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健康自测”
疲倦乏力:重者两条腿有沉重感,稍作活动就感到疲乏,轻者工作不能持久,工作效率低,懒动。
黄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最先发现于巩膜,继而周身皮肤发黄,尿呈深黄色,外观象浓茶,大便色浅,如陶土状。黄疸较深时可以出现皮肤瘙痒。
食欲不振,厌油腻食物,勉强进食后腹部出现饱胀感,有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
发热:一般为低热,表现怕冷,头晕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肝炎的常见。患者自己感觉右上腹及肝区疼痛,有时向背部放射;疼痛以夜间为主,卧床休息可缓解,咳嗽高声谈笑时加重。个别人可有脾大,并伴有脾区疼痛。
肝掌:肝掌出现在患者的手掌,表现为红色斑块,特别是手掌大小鱼际及指根部更明显。用手按压红色即消失。
“常识”
肝炎就是肝脏有炎性损害。许多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毒物、毒素和药物都会引起肝炎。由药物中毒如雷米封(治疗结核病药)、消炎痛(解热、镇痛、消炎药)等引起的叫药物性肝炎;由长期多量饮酒引起的叫酒精中毒性肝炎;由细菌引起的叫细菌性肝炎;由病毒引起的肝炎,则叫做病毒性肝炎。现在人们日常所说的“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分为五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或称之为A、B、C、D、E型肝炎。可能还存在第六型肝炎。
1.新生儿免疫是我国乙肝预防的重点。
乙肝病毒感染绝大多数始于幼龄期,特别是母婴传播。婴幼儿因缺乏自我保护、皮肤娇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时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转为慢性。据统计,幼龄感染者中90%发展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仅5%~10%转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儿免疫是目前解决乙肝的根本办法。
我国自2002年12月起,已经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每年用上亿人民币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标是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约50年),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点在农村,从卫生部现有资料估计,我国城市乙肝接种率已达90%,农村约40%,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2.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结婚、生育。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慢性患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
“治疗”
多数肝炎没有特异性治疗。常规措施包括休息、适当的饮食调整及努力控制传播。
1.常规治疗。
(2)饮食。良好的营养是治疗各型肝炎的重要因素。对于多数病例,营养均衡并能提供适当热量的简单饮食即可。许多病人在早餐时胃口较好,而随后的一天内食欲渐差,恶心也逐渐加重,故饮食以适合病人口味的清淡饮食为宜。对于一次不能吃太多食物的病人,更喜欢少食多餐。
(3)休息。应略微限制体力活动。一般规律是:如果你感觉良好就起来活动,如果感觉不好就躺下休息。避免接触其他人,以免病毒传播。
(3)酒精、毒物及药物相关性肝炎的治疗。通常与病毒性肝炎相同,但病人多被收入院治疗,因为一些严重病例常可威胁生命。简单地排除酒精、毒物或药物治疗,对病人从非病毒性肝炎中恢复大有益处,常被采用。
肝炎急性期应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如果你的性伙伴是肝炎患者,尤其是乙型肝炎患者时,你感染此病的危险性增加。
2.药物治疗。
长期滥用药物可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恢复,应予注意。
(1)中医中药:急性黄疸型肝炎多属阳黄证,可分热重、湿重、湿热并重三型。热重者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加减;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湿热并重者可用茵陈蒿汤与胃苓汤合方加减。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早期亦应清热利湿。急性肝炎的单方、验方、协定处方很多,可酌情选用。慢性肝炎也应做到辨证施治。
(2)急性期恶心呕吐明显、进食过少时可静注葡萄糖、维生素C等。各期活动性肝炎可常服维生素B族、维生素C、肝泰乐、肌苷等。体重增加、疑有肝脏脂肪变性可酌用去脂药物。
慢性肝炎尚缺少特效治疗,目前采用抗病毒和调整机体免疫药物,可获得一定效果。
(3)对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有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经其它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免疫抑制剂,如地塞米松等。
在用药期间,应防止副作用的发生,淤胆型肝炎亦可用以上激素类药物治疗。
“预防”
要严把病从口入关。
禁止肝炎病人献血。
肝炎病人生活用具、特别是饮食用具要单独使用。
肝炎病人的大小便及呕吐物要清理消毒。
肝炎用过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