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给创业者的12个财务忠告
10647700000041

第41章 持有现金的三大动机

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和运动,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其表现形式为:货币形态—实物形态—货币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一般来说,每周转一次,资金都会增值。流动资金的占用状况和周转率既反映了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又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因为在生产经营规模等因素已确定的条件下,流动资金周转越快,需要的流动资金量就越小。因此,管好用活流动资金,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所谓的流动资金管理就是通过监察公司的现金流动从而确保公司拥有足够的现金来运行其日常营运活动。成功的流动资金管理是通过仔细部署公司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公司的必需运行资金保持在最低水平。

由于流动资金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因此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可具体转变为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

(一)现金的持有动机

现金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动机:

1.支付动机

支付动机,即企业为正常生产经营保持的现金支付能力。

企业为了组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持一定数额的现金余额,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缴纳税款、偿付到期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由于企业每天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在时间上、数额上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为满足上述需要,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说来,企业为满足支付动机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取决于企业销售水平。企业销售额增加,所需现金余额也随之增加。

2.预防动机

企业为应付意外情况而需要保持的现金支付能力。由于财务环境的复杂性,企业通常难以对未来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作出准确的估计和预期。一旦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偏离,必然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正常现金需要量的基础上,追加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以应付未来现金流量的波动,是企业现金管理必须考虑的因素。企业为应付意外情况所必需的现金数额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二是企业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三是企业对现金流量的预测的可靠程度。

3.投机动机

企业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以获取较大的利益而保持的现金支付能力。如利用证券市价大幅度跌落购入有价证券,以期在价格反弹时卖出证券获取高额资本利得(价差收入)等。投机动机只是企业确定现金余额时所需考虑的次要因素之一,其持有量的大小往往与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及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

企业除了以上原因持有现金外,也会基于满足将来某一特定要求(如为在银行维持补偿性余额)而持有现金。企业在确定现金余额时,一般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持有动机。由于各种动机所需的现金可以相互调节,因此,企业持有的现金总额并不等于各种动机所需现金的简单相加。另外,上述各种动机所需持有的现金,既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是能够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或随时能够在资金市场上融入现金的各种机会(如可随时借入的银行信贷资金)。

(二)现金的持有成本

现金的成本通常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及必要的安全措施费,这部分费用在一定范围内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一般属于固定成本。

2.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由于现金属于非盈利性资产,保留现金必然丧失再投资的机会及相应的投资收益,从而形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在数额上等同于资金成本。比如企业欲持有5万元现金,则只能放弃5000元的投资收益(假设企业平均收益率为10%)。可见,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属于变动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反之就越小。

3.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交割手续费等。转换成本与证券变现次数呈线性关系,即转换成本总额=证券变现次数×每次的转换成本。证券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是:在现金需要量既定的前提下,现金持有量越少,进行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反之,现金持有量越多,证券变现的次数就越少,需要的转换成本也就越小。因此,现金持有量的不同必然通过证券变现次数多少而对转换成本产生影响。

4.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