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10645100000014

第14章 拉斐尔和《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桑西(Raphael Sanzio)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在三人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艺术与人生

拉斐尔生于1483年4月6日,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时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积极吸取各派画家的优势和长处。形成了自己和谐明朗、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

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 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

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画了近300幅画,其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居多。只要说是拉斐尔的圣母就是非常有名的,因为数量很多,因而加上不同的名字,如在庭园里的叫《花园里的圣母》,在座椅中的叫《座椅中的圣母》,在大公爵府中的叫《大公爵的圣母》,另外还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阿尔巴圣母》等。在这些作品中,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

拉斐尔的《圣母》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如要是说某个女人“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那就等于是说那个女人无上的美,直到如今,在英国还是这样。

另外,拉斐尔还流传下来一幅著名的壁画,即梵蒂冈宫廷的壁画《雅典学派》。这幅巨型壁画把古希腊以来的50多个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等,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类的创造力。

《西斯廷圣母》及其作品鉴赏

《西斯廷圣母》是一幅祭坛画,这幅画是为了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画的,当时放在重建的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神龛上,一直到1574年,依旧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收藏。

《西斯廷圣母》构思独特,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朵,乘风徐徐送圣子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凝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能听到圣母的祝福。

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睛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据说,这两个小孩是拉斐尔有一天在面包房前看到的,两个孩子曲肘托腮,一副天真的样子,拉斐尔立即将这一幕画成速写,后来加在这幅画上。其对现实的观察可谓机智而敏锐。

处于画面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在拉斐尔过去创造的圣母中,总是极力追求美丽、幸福、完美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人性化的圣母

达 芬奇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而拉尔的艺术则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

在拉尔所处的年代,流行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既主张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也在艺术中追求理想美的创造。在人文主义大师们的艺术创造中,更加重视对生活美的发现,他们在艺术中描绘的一切都具有现实美感。

除《西斯廷圣母》外,拉尔比较有特色的作品还有21岁时所画的《圣母的婚礼》。该作品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在《小椅子圣母》中,拉尔将圣母形象刻画得更加人性化,圣母的装束深受异国风情的影响,色彩绚丽充满东方情调。整幅作品构图完整,充分体现了拉尔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