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著名经营管理法则(下)
10641100000088

第88章 13、切斯特?巴纳德:权威的四个条件

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1906至1909年,他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因缺少实验学科课程学分而未获得学位。但在他的一生中,由于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七个荣誉博士学位。巴纳德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巴纳德详细研究过经理人员的权威问题。他强调指出,经理人员作为企业组织的领导核心,必须具有权威,而拥有权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他能够并真正理解指示

无法被人理解的指示不可能具有权威性。例如,发布的指示语言晦涩,令人费解,或者只罗列一些空洞的原则,连发布指示的人自身都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执行人对待指示的态度或是不予理睬,或是敷衍塞责,应付差事。有许多情况在发布指示时预见不到,作为弥补,就需要在贯彻过程中作出补充和修正。组织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于结合具体实际,保证指示的执行。

2.在他作出接受指示的决定时,他相信该指示与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

如果执行人认为指示同组织的宗旨不相符合,指示也难以得到执行。最典型的例子是许多指示自相矛盾,使人无所适从,难以执行。对这类指示,聪明人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所有有经验的经理人员都懂得,当实际情况要求发布一项看来同组织宗旨不相符合的指示时,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作出补救性的解释和说明,力求使得这种不相符合的情况显得并不存在。否则,这类指示很可能得不到执行,或执行得不好。

3.他认为指示同他的个人利益是不矛盾的

如果一项指示被认为会损害作为组织一员的个人利益,下面就缺乏执行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正是使任何指示具有权威性的客观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不服从指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采取回避态度,假装生病或敷衍应付。也有人因此而自动辞职,离开组织。

4.他在体力上和精神上是胜任的

如果勉强一个无法完成指示任务的人去执行指示,结果只能是拒绝执行或敷衍了事。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要求一个人去从事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即使这种要求同他的能力之间的距离只相差“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却是决定性的,这将影响他完成任务。

要点:

什么是权威?权威存在于组织之中。换句话说,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的一种“秩序”,一种信息交流的对话系统。

如果经理人员发出的指示得到执行,在执行人的身上就体现了权威的建立,违抗指示则说明他否定这种权威。指示是否具有权威性,检验的标准是接受指示的人,而不是发布指示的经理人员。一些人失败,因为他们不能在组织内部建立起这种体现权威的“秩序”。当多数人感到指示不利于或有悖于他们的个人利益,从而撤回他们的支持时,权威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