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0635500000356

第356章 绍兴议和(1141年)

绍兴七年(1137年),金熙宗在完颜宗磐、完颜昌的建议下,下令取消伪齐政权,对南宋采取“以和议佐攻战”的斗争策略同时,派遣宋朝在金的使臣王伦回朝,向高宗诱降。高宗随即任命秦桧作右相,向金作投降的准备。并不顾抗战派将领反对,于绍兴九年(1139年)与金订立和约。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突发政变,兀术一派掌握大权,撕毁和约,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金兵入境,大敌当前,宋高宗虽想妥协苟安,形势已不得不战,于是下令抗金,但目的仍在以战求和,并无北上恢复的打算。同时又时刻担心战争的顺利发展,将帅权大,威胁朝廷。绍兴十一年(1141年),高宗收回张浚、韩世忠、岳飞三大帅在外兵权。后来又杀害岳飞。十月,高宗派吏部侍郎魏良臣等使金,在宗弼面前“再三叩头,哀求甚切”,宗弼才准议和。十月,金派使臣萧毅到“江南抚谕”。规定投降条款:宋奉表称臣于金,金册宋主为皇帝,宋每年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称“岁贡”:金主生辰及元旦宋遣使致贺;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又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之半予金。这就是“绍兴和议”。议和之后的二十年间,金国也遵守其承诺,没有再对地江南进行大规进攻,宋金两国人民基本安定,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