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是绝无争议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构建者,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秘密,以至于当我们重新反思我国乃至东欧经济发展的历程时,不得不感叹:尽管亚当。斯密倡导的“自由放任”市场制度有很多缺陷,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比它更好的制度。也许,在英国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出生于大哲学家大卫。休谟故乡苏格兰,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伟大。有趣的是,在斯密诞生一百六十周年的同一天,一个声称要埋葬“自由放任”制度的英国学者出现了,而且引导了我们后边要讲到的另一场革命——“凯恩斯革命”。
2.1.1幼年求学时期
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 1790)于 1723年 6月 5日出生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的柯卡尔迪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苏格兰的海关监督,在他出生之前 5个月就离开了他。他父亲的第二任妻子亦即他的母亲玛格丽特。道格拉斯,将他抚养长大,在 1784年,他要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那年,才安然谢世。斯密小时候体质很差,需要他母亲精心照料,因此,母亲对他很是宠爱,并没有在脾气和性格方面对他造成太多不好影响,至于他终生未娶是否与他恋母情结有关,我们没有从传记作者那里得到任何信息。
对于斯密的童年生活我们知之甚少,唯一留下的是一则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斯密大约 3岁那一年,在前往外祖父家的途中,被路过当地的一群吉卜赛人拐跑。事情发生后,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告诉了他的家人吉普赛人大致的去向,他舅舅带着一帮人奋力追赶,一直追了几英里才看到吉普赛人的身影,那群吉普赛人看到有人来追,把他扔到了路边落荒而逃,他才平安回到他母亲的怀抱。如果斯密变成了一个穷苦的吉普赛人,他一定不会有日后的成就,那对我们将是多么大的遗憾。
斯密接受启蒙教育的学校是苏格兰的一流中学柯卡尔迪学校。虽然斯密从小就有神不守舍的毛病,但是他很聪明,也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以对读书的热爱和记忆力超强而引人注意。有趣的是,他还在学校戏剧演出时当过一次小演员。直到在柯卡尔迪学校毕业时,斯密在古典文学、数学方面的惊人表现,使他有机会进入了很有名望的格拉斯哥大学,入学时他才满 14岁。在格拉斯哥大学,斯密主要学习伦理学、数学、拉丁语和希腊语等课程,而教授这些课程的三位老师都是非常卓越的人物,其中对斯密一生有重大影响的是我们在前文讲英国先驱时落下的哈奇森。哈奇森渊博的知识、善于辞令的演讲和对经济问题深邃的理解,给斯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致半个世纪后,斯密作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发言时,还由衷地赞叹“永远不能让人忘记的哈奇森” 。确实,正是哈奇森将斯密引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那是一个仁慈的上帝指引你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奋斗的时代,那是一个“自利”的个人没有亵渎上帝的时代! 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 3年之后,以最优秀的学生著称的斯密,因获得斯内尔奖学金而有机会转入牛津大学的巴柳尔学院。
1740年 6月,体弱的斯密骑着健壮的骏马,离开了他的故乡,直奔牛津大学,因为当时的交通实在是不方便,这一离开就是 6年多的时间。斯密上牛津大学时,正赶上牛津大学的黑暗时期,“低劣的讲解”“毫无意义的讨论” 等成为牛津大学的主旋律。虽然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是亚当。斯密却利用这段时间饱览了文学、哲学和历史等方面的书籍。斯密在这里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他的兴趣爱好从数学转移到了古典文学等,其主要原因或许是在牛津大学找不到指导他学习数学的老师。难怪在《国富论》里,斯密会像边沁一样批判他的母校。在牛津大学,让斯密感到很不愉快的除了那里的教学很差外,还有不得不与傲慢无礼的纨绔子弟生活在一起,以及他那时常复发的坏血病和头颤症。也许是他对牛津大学的学位不屑一顾,抑或是处于黑暗中的牛津大学的疏忽,他没有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1746月 8月,斯密终于回到了他慈爱的母亲身旁,而进入牛津大学之前原定成为国教教士的计划,早已被他抛弃。那时的斯密或许已经立志要改变那个时代了,而要成就苏格兰思想家的伟业,对于从小体弱多病的他,离不开母亲悉心的照顾。
回到柯卡尔迪以后,斯密一直在寻找工作,或许是因为他爱独自发呆的毛病和爱好自由等原因,两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一次尝试性的爱丁堡之行,给了斯密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找到了在爱丁堡大学做英国文学讲师的职位,据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斯密做了很多事情,甚至对英国文学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2.1.2倾心学术生活
斯密在爱丁堡大学讲课的出色表现很快就有了收获。 1750年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劳登先生去世后,他接任了这个职务,正式任命的时间是 1751年 1月 9日,而直到 10月 10日他才辞掉了爱丁堡大学的全部工作,来到格拉斯哥大学讲课。1752年在哈奇森博士的直接继承人克雷吉先生去世后,他又改任了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 13年,那是斯密感到最有意义和最幸福的时期。
在正式讲课不久,斯密就着手修改前任逻辑学所执行的教学计划。虽然他当时的讲稿在他死前被焚烧,但是,从他学生的回忆中,可清楚地知道他独创性天才的一面。在改任道德哲学教授后,他对道德哲学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思考,他喜欢情绪激昂地把他的思想讲授给他的学生,并常常把学生带入无穷乐趣的境界。斯密出神入化的讲解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名声,以致很多学生不辞辛苦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偷偷走进他的讲堂,聆听他的教诲。随即,他教授的学科成了时髦学科,他的见解成了俱乐部和文学社团所讨论的主要题目。以致“人们为对他表示尊敬,往往故意模仿他那奇怪的步伐和说话的姿势,甚至在书商的橱窗里还放着他的半身雕塑像” ,他因突出的授课才能, 1758年被提升为系主任。在斯密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教师的同时,他还在进行着一件伟大的事业,那就是他在着手把他对道德哲学的研究成果传播给更多需要它的人,终于在 1759年 4月,以《道德情操论》为书名的著作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有关道德哲学方法的、也同样引起了巨大轰动的巨著,通过它确立了斯密作为苏格兰有影响的思想家地位。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 13年期间,斯密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至于在这段青春年华中,斯密是否真的像有的传记作者所讲,曾爱上一位美丽动人而又略有成就的女人,我们并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他终身未娶,而且,正如法国小说家见到斯密的感觉:“他说话非常严厉,牙很大,丑如鬼怪。”
《道德情操论》一书引起了时任英国财政大臣查尔斯。汤森德的兴趣,他在为继子巴克卢公爵物色赴法旅行的私人教师时,首先想到了亚当。斯密。斯密欣然接受了这份邀请,于 1764年 1月开始了为期 3年陪公爵和孩子的游学历程。这份工作使斯密有了充分的时间来阅读和思考,并有机会与当时的思想巨人伏尔泰、魁奈等重农主义经济学家,以及狄德罗、达朗贝等法国启蒙运动学者有深入交流,这为他创作《国富论》提供了思想上的帮助,事实上,也正是在这一期间(大约在旅法的第一年),斯密开始了他的巨著创作,而斯密由旅法开始获得的终身领取每年 300英镑的年金,也为他以后潜心学术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据说,在旅法期间,有几位法国姑娘追求过这位其貌不扬、具有魅力的学者,但是都没有结果。至于原因,我们并不清楚,只知道他有三大爱好:母亲、朋友和书。
1767年 5月,斯密从伦敦返回家乡柯卡尔迪,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富论》的写作,直至 1773年初稿完成,并于 1776年 3月 9日正式出版。《国富论》出版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反响,除了英国本土外,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以致他的亲密朋友大卫。休谟不能不用“太好了,太好了”来形容。这部巨著的出版,为斯密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托因比声称: “《国富论》和蒸汽机毁灭了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世界”。传记作家罗格在《斯密的智慧》一书中称它是包括《圣经》在内的所有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种,以至于连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有时也不得不对斯密的著作表示由衷的敬意。最有说服力的是,有一次斯密去参加一个包括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皮特在内的聚会,他到达以后大家为欢迎他都站立了起来,斯密请大家都坐下来,皮特代表大家说:“不,您先坐下,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
2.1.3晚年的苦与乐
在其经典著作出版两年以后,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皇家海关税务司长,由于海关在爱丁堡,斯密于 1778年离开伦敦移居爱丁堡,从事了他父亲做过的职业,并在爱丁堡度过了他最后 12年的时光,过着一种比他向往的更为富裕的生活。他的年迈的母亲陪他去了城里,他情如手足的表姐帮他分担家庭经济事务,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在文学和热爱的领域里驰骋。
在这 12年中,斯密除了修订两部不朽的著作外,还在谱写也许更有震撼力更能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第三部著作,只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也许他母亲 1784年的去世和他的表姐 1788年的去世,加快了他的人生进程,使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部著作。斯密在去世前的一周,将他最亲密的朋友詹姆斯。赫顿、约瑟夫。布莱克 叫来,将他未完成的 16卷手稿全部焚烧,以至于我们不仅看不到他的第三部著作(关于法律等方面),而且也无法破解他的爱情和婚姻的秘密,更无法领略他精心编织的文学梦。 在接下来的星期天,他的朋友按照惯例来访时,他拒绝了。“我喜欢和你们在一起,先生们,但我觉得我必须离开你们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这是他最后的一句话。他被安葬在离他住所不远的地方,墓碑上镌刻着:“这里安眠着《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他生于 1723年 6月 5日,死于 1790年 7月 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