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10632000000017

第17章 3约翰。穆勒的折中

约翰。穆勒是在一个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四处游荡,斯密理想的增长模型被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悲观色彩将要布满的时候出场的最后一位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与《共产党宣言》同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前后修订 32次,统治西方世界经济学界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790年马歇尔的教科书出现。他对李嘉图和萨伊著作的同样热爱,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同样热情,以及对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的暧昧态度,都构成了他那被马克思视之为“毫无生气”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个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而且还是 19世纪后半叶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边际主义学派先驱。站在世界经济学顶峰往下看,约翰。穆勒已经爬得很高很高,他不仅完成了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而且有不少创新和洞见,但是,离到达顶峰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他乏力了,他把无尽的爱给予了他完美的哈丽特,把有限的精力分给了经济学以外的太多领域,使他最终没有进入最重要、最优秀的经济学家队伍之中。

5.3.1追求完美的约翰。穆勒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John Stuart Mill,1806— 187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近郊的彭顿维亚。他的父亲,上文已经出场的老穆勒,是一个精力充沛而又毫无感情的功利主义者,他按照他的密友边沁——这位非常杰出却在本书中没有机会登场的哲学家所倡导的教育法来培养自幼聪明过人的小穆勒。在一个没有爱只有恐惧的家庭中,小穆勒开始了老穆勒的功利主义实验,而这一切除了给小穆勒留下精神失常的毛病和略带扭曲的个性外,看起来非常成功。他 3岁时开始学习希腊文, 8岁时就已经在读柏拉图的著作了,而且还能用拉丁文进行会话和写作, 9岁时可以无困难地阅读古希腊文学和历史作品, 11岁时他就在读牛顿的《数学原理》,12岁已熟读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 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经济学名著, 14岁时已可以与他父亲数小时讨论经济学著作。他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老穆勒和边沁,甚至家中的常客李嘉图都是他的启蒙老师,也许正是他们三人将他塑造成为一个激进派哲学家和杰出的经济学家。 1820年老穆勒将 14岁的他送到了法国,在这期间,小穆勒有幸拜会了法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这不仅为他走向经济学折中的道路打下了基础,也为他日后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漫步埋下了伏笔。在 15— 18岁期间,他编辑出版了边沁的五卷著作, 19岁时开始发表学术论文, 20岁时就得了难以避免的神经衰弱。除教育经历外,小穆勒和老穆勒一起供职于 200年前就已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尽管他们从未到过印度,也不会讲一句印度语,甚至也没有见过一个印度人,但是,他们在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1830年是一个多事的年份, 24岁的小穆勒遇到了伦敦商人的妻子哈丽特。泰勒夫人,一个智慧与美丽相结合的神教派信徒,一个在小穆勒眼里“所结识或读到过的人物无一能与她媲美”的尤物。在等待 20年后,1851年,他们结束了柏拉图式的爱情,而走向了婚姻的殿堂,尽管这有悖于老穆勒的教育,也未得到当时尚在人世的母亲谅解。哈丽特对小穆勒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许多著作中都存在着哈丽特的影子,他们也一同写过《论自由》——一部有很大影响的著作,而这部著作在小穆勒看来“写作实在太精细,我已不能做任何改动或删减,而且我也永远不会那样做”。在哈丽特的影响下,小穆勒最终走向了乌托邦世界。毫无疑问,了解这段婚姻连同他接受的惨无人道的教育,有助于理解小穆勒那时而抑郁时而激情的状况,以及他那混合的、充满矛盾的思想体系。 1858年,哈丽特因肺结核在法国的阿维尼翁去世。此后,小穆勒基本生活在阿维尼翁附近的别墅,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祭拜,去思念他那已在天国中的完美无缺的妻子。小穆勒在这通向与哈丽特见面的漫长 15年间写了不少著作(许多在去世后才出版),为完成哈丽特未完成的争取妇女选举权等事业四处奔走,也曾在 1865年至 1868年被选举为自由党议员。1873年 5月 8日,67岁的小穆勒因皮肤发炎而离世,被安葬于哈丽特的墓旁。

5.3.2 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折中和综合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体系是 19世纪中叶以前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折中和综合。在《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以下简称《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部流行甚广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他以充满感情而又渗透道德伦理的语调,以优美而又不失朴实的文风,将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收益递减规律、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西尼尔的节欲论、萨伊的效用论和供给创造需求理论(萨伊定理)等看似矛盾的理论进行了调和和折中,并对于西斯蒙第的经济浪漫主义、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异教徒”的理论也给予了理解和同情,以哲学家的智慧、文学家的语言和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实现了古典经济学第一次伟大的、空前的,而且处处闪现着创新的大综合。对于约翰。穆勒“企图调和不能调和的东西”的做法和不时传递的社会改良愿望,马克思还是冷漠地给了约翰。穆勒一个“毫无生气的混合主义” 的评价,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他没有忘记补充道:“它宣告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破产。”马克思是伟大的,他已经预见到约翰。穆勒之后的经济学将驶向一条为资产阶级辩护的、与无产阶级对立的不归之路。接下来,首先对这部著作的理论体系给予概括性介绍,然后对约翰。穆勒对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贡献进行分析。

5.3.3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约翰。穆勒以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为模板,汲取了流行著作的一些成果,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且有一定特色的理论体系。首先在绪论中他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财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三篇对财富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进行了叙述,接下来,对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最后一篇里,他对政府的职能等进行了说明。仅从体系结构看,他的“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一篇在当时流行的理论中也是开拓性的。

在“绪论”中,约翰。穆勒对于什么是财富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许多世代以来,概念的混乱引导欧洲的政策走上一条彻头彻尾错误的道路。 ”对于重商主义的财富观,约翰。穆勒不无讽刺地讲道:“把货币误认为财富,就如同把通往你家住房或土地最便捷的道路误认为房屋和土地本身那样,是大错而特错的。”对于财富,约翰。穆勒给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定义:“可将财富定义为一切具有交换价值的有用的或合意的物品。”注意,在他的定义里,空气等没有交换价值的东西不是财富。有了财富的界定,接下来他就开始对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进行了研究。

在第一编“生产”部分,约翰。穆勒主要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其一,生产要素及其组成部分;其二,各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决定因素;其三,各生产要素的增加规律。他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归结为三种:劳动、资本以及由自然提供的原料和动力” ,其中,劳动和资本是穆勒的论述重点,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则成为穆勒有关分析的基本前提和有机组成部分。

在第二编“分配”部分,约翰。穆勒的创新性有所体现,他认为:“与生产规律不同,分配规律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的制度,因为某一社会中财富分配的方式取决于通行于该社会的法令或习惯。 ”以此为出发点,约翰。穆勒既结合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分配问题,又结合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和法律制度等,对所有制、自耕农等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社会哲学方面的探讨,并对工资、利润和地租理论给予了基于社会哲学的思考或修正。

在第三编“交换”部分,约翰。穆勒对政治经济学即“交换学”或“价值科学”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交换也不是产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同道路和马车不是运动的根本法则一样),而只是分配产品手段的一部分。 ”事实上我们从他体系结构上就看出了他与亚当。斯密的不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从交换开始的,而他在讲完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之后,才开始研究财富的交换。在这一篇中,约翰。穆勒主要讲的就是价值理论。关于价值,约翰。穆勒宣称,“幸运的是,在价值法则中已没有什么要留给现在的著述家或任何未来的著述家去澄清。”实际上他以折中的方式把供求论、劳动价值论、节欲论等纳入到他的生产费用论中。从此,“生产费用论”笑傲江湖,直到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出现为止。在这一篇中,约翰。穆勒还研究了货币理论、生产过剩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其中国际贸易理论被看做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大理论贡献,我们专列一节进行介绍。

在第四编“社会进步及其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部分,约翰。穆勒对财富的增长、产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其对价格、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在约翰。穆勒看来,财富的生产、分配和交换是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或均衡理论,必须在已有的均衡理论之外加上一种运动的理论即政治经济学的动态理论。他认为,财富增长和社会进步至少有三大好处:第一,增进人类支配自然的力量;第二,增加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提高人们的合作能力。其中,财富增长和社会进步对人类支配自然力量的增进“是永恒的,而且在人类预见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是无限的” ,而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不断提高,则一直是文明社会进步的特征,其直接结果是生产和积累的大幅度增加。另外,“伴随着社会进步而将发生的最确定无疑的事情,是合作原则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财富的增长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约翰。穆勒表现了对普通大众的明显关怀,他富有感情地讲道:“如果人民大众从人口或任何其他东西的增长中得不到丝毫好处的话,则这种增长也就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在这篇中,约翰。穆勒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分析看作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大理论贡献。他试图在亚当。斯密的“繁荣”和马尔萨斯的“悲观”之间寻找中间途径。他是第一位认识到人们不可能准确预测到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或结果,其最终结果由各自对立力量在漫长的时期内自己决定的经济学家。有趣的是,与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停止的担忧相反,约翰。穆勒认为经济处于静止状态很好,这可使工业生活不再处于无休止的你死我活竞争之中。

在最后一篇“论政府的影响”中,约翰。穆勒对政府的职能和课税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这篇中,他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坚持“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反对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他讲道:

一般来说,生活中的事物最好是由那些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自由地去做,无论是法令还是政府官员都不应对其加以控制和干预。那些这样做的人或其中的某些人,很可能要比政府更清楚采用什么手段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即使政府能够最全面地掌握个人在某一时期内积累的有关某一职业的全部知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个人也要比政府对结果具有更强烈得多、更直接得多的利害关系,因而如果听凭他们选择,而不加以控制的话,则手段会更有可能得到改进和完善。

5.3.4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如果说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的重要发展的话,那么,约翰。穆勒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补充和完善,是约翰。穆勒对经济理论的一个杰出贡献。

在约翰。穆勒看来,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不完善的,它没有揭示贸易所得在贸易国家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为此,约翰。穆勒提出了他的国际需求方程式(又称相互需求方程式),基本含义是:在国际贸易中,两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决定于贸易双方对对方商品的需求程度,即每一国的出口量正好等于对方的进口量。国际交换的比例随着两国需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范围总处在两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之间。作为对“国际需求方程式”的补充说明,约翰。穆勒还提出了“国际价值法则”:

一国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国的全部输出品适足抵偿该国的全部输入品所必需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相交换。这一国际价值法则只是更为一般的价值法则,即我们称之为供给和需求方程式的延伸。

值得强调的是,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约翰。穆勒不仅提出了著名的国际需求方程式和国际价值法则,还以更开阔的视角,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阐释和“社会哲学”发挥。约翰。穆勒指出,人们通常注意到国际贸易在为剩余产品寻找销路过程中商人所获得的巨大财富,但忽略了消费者从商品价格低廉得到的好处,事实上,最终得到利益的人不是商人和生产者而是消费者。此外,约翰。穆勒还对国际贸易对扩大分工、实现规模经济、促进发明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关注。

§§6 边际革命:通向一般均衡和新古典时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国学者巴斯夏的乐观和英国阵营约翰。穆勒的自信并没有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虽然亚当。斯密已经确信经济自由会创造出财富和普遍的繁荣,而且经济的发展也确实印证了他天才的预言,但是他并没有给出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证明“看不见的手”如何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去实现致富梦想。斯密之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优秀代表李嘉图和集成者约翰。穆勒虽然发表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但是不幸的是,李嘉图学派已经解体,约翰。穆勒也成了社会主义的囚徒。虽然马尔萨斯为地主阶级的努力和萨伊为资产阶级的辩护增添了一点色彩,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信条和政策看法受到不同学派批判的命运。资本主义的存在和繁荣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去解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也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去支持,经济学面临一场颠覆“斯密革命”的革命。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在 19世纪 70年代初期各自独立提出的边际效用理论和由此引来的“边际革命”试图完成这个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