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10632000000010

第10章 3 古板早逝的李嘉图

李嘉图是第一位试图对斯密的分配问题进行开拓性研究的英国“有闲”商人,也是第一位提出“比较优势原理”来为自由贸易呐喊的英国学者。他对劳动价值论坚定而顽固地捍卫、他与马尔萨斯一道对“收益递减规律”的认识、他对健全货币的有力论证、他对马尔萨斯“工资铁律”等的声援,连同他被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称之为“李嘉图恶习”的“抽象方法论”,一同造就了这位在那个时代大红大紫的传奇人物,以致连马克思也要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把一半以上的篇幅让给他,而且或许也正因为破解了使“李嘉图学派”解体的两大矛盾,才使马克思成为了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3.3.1李嘉图的生平细节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 1823年)出生于伦敦城一个犹太家庭。

他的父亲亚伯拉罕。李嘉图是一位具有坚定宗教信仰的证券交易所经纪人,至少生了 17个孩子,大卫。李嘉图排行第三。李嘉图年轻时没有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只是 11至 13岁时在荷兰——他犹太家族的故乡读过两年书,这或许是他的著作语言表述极其糟糕的原因,也或许是他的理论体系存在内生矛盾的根源。

事实上,如果说读斯密的著作如同喝一杯香浓可口的茶的话,那么读李嘉图的书就如同喝一杯忘记加工的咖啡。当然,如果说李嘉图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也不很公平,因为他富裕的家庭使他有机会选择很好的私人教师。 14岁时,他随父亲从事证券交易,开始走向他那“最富有的经济学家”的一生,然而, 21岁时他因为执意要娶一个美丽的异教徒姑娘而被清除出门。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他依靠自己的努力 25岁时就成了超级富翁,而且他死时的资产高达 75万英镑左右,足以使同样靠投机发财的凯恩斯汗颜,更不要说那去世时还欠下 75万美元巨额外债的货币数量理论大师费雪了。 1799年,27岁的李嘉图和妻子度假时偶然间翻到了《国富论》,随后他对经济学的兴趣就如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而当时正是因为英镑在汉堡汇率下跌引起人们对黄金价格非常关注的时候。 1809年,37岁的李嘉图在公众面前亮相了,他在《晨报》上发表的《黄金价格》,以及随后发表的《金块价格高昂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逐步确立了他经济学家的地位,而当时一流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勒严师般的指导和督促为他日后走向经济学神坛奠定了基础。终于在詹姆士。穆勒鞭策下,经过除了谷物法略加参与论战的沉寂和 1815年投机政府债券大赚一笔钱之后,1817年 4月,45岁的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部他自己认为在英国不超过 25人能读懂的著作,不过,他忽视了他当时的名气和政治经济学已经变成了非常时髦的科学这一前提,而且也忽视了后来将他创建的学派解体的功臣之一麦克库洛赫的“精彩评论”,以至于几个月后就出版了第 2版。1819年他当选为下议院议员,有了仅仅 4年半就不得不结束的政治生涯。

1823年,就在斯密诞辰 100周年的那一年, 51岁的李嘉图因耳部感染而死于格格斯特郡盖特孔公园他的乡村别墅里,告别了他那可爱的妻子和 8个儿子。值得强调的是,他将一部分财产遗赠给了比他大 6岁而 13年之后才与他再度“相聚”的论敌和亲密朋友马尔萨斯,以及帮助和带领他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杰出代表的老师,并且在他去世后还积极传播他理论的信徒约翰。詹姆士。穆勒。

3.3.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

当我们走进征服了一个时代的学者李嘉图时,我们不得不率先对他的劳动价值学说给予介绍,因为与其他学者不同,他将劳动价值学说贯彻他的全部理论体系,包括收入分配学说、货币学说、国际贸易学说等。换句话说,李嘉图学说的最突出之处在于,他不仅在价值理论方面一贯坚持了劳动价值论,而且在他所有的理论中都贯彻了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学说的阐述,是从评论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开始的。在对斯密表示了应有的敬意之后,他对斯密著作中包含的劳动价值观点以外的价值理论给予了批判。他反对斯密关于价值决定于商品能够买到和支配劳动量的规定。他指责斯密的混乱,认为商品中包含多少劳动和这种劳动有多少归劳动者自己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前者是价值决定问题,后者是分配问题。这一点批判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这并不能表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对于斯密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定不适用于雇佣劳动制度的观点,李嘉图也给予了批判,他反对说,既然工资出现以前,劳动的相对量是商品价值的尺度,那就没有理由说明工资出现之后劳动的相对量就不再是商品价值的尺度。李嘉图的批判虽然有几分深入,但是,其理由是不充足的,从逻辑上并没有构成对斯密价值理论的否定。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学说的发展,既不在于他是否能够“逻辑与历史一致”地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以外的价值学说驳倒,也不在于他寻找不变价值尺度的徒劳努力,而在于他首尾一贯地坚持了劳动价值学说,并将他应用于他的所有理论,而且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这样的评价,也许对李嘉图是不公平的,他毕竟将斯密对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最可贵的是,他对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了最全面、最彻底的分析,使劳动价值理论在他那里达到了古典经济学派不可逾越的高度。

值得强调的是,李嘉图和斯密都看到了雇佣制度以后,商品的价格不再围绕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量波动这一事实,但是,具有高度历史观的斯密转向了他的第二种价值论,李嘉图则没有说明、或者没有能力说明这种转换是如何发生的,这一点是导致李嘉图学派在 19世纪 20年代解体的原因之一。只有马克思才第一次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规律,解决了这个难题。

3.3.3李嘉图的收入分配学说

如果说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经济学的基石的话,那么他的收入分配理论就是他理论的核心。收入分配理论之所以受到李嘉图的强调,那是因为斯密倡导的通向繁荣的自由竞争制度,确实使物质财富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些财富很多都被无所事事的土地贵族拿去了。为了扫除封建主义残余,加快资本积累,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李嘉图有必要而且也有能力告诉土地贵族,他们占有了太多,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那是不合理的。自然,地租学说,也就成了他分配问题的核心。在收入分配理论中,李嘉图最让人记住的是他与马尔萨斯一同发现了“收益递减规律”和分享了“工资铁律”,从此为经济学涂上了悲观抑郁的色彩,但是,收入分配问题也是他与马尔萨斯的分歧的最大部分,他们或敌或友的关系,不是来源于他们的主观偏爱,而是他们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

马尔萨斯在他弥漫悲观色彩的人口理论中,关于“土地连续投资所带来的生产物将逐渐递减”的论断事实上已经提出了“收益递减规律”。李嘉图在 1815年的短文《论谷物价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中提及了这个定律,并谦虚地将这一发现归功于马尔萨斯和其他一位不出名的学者。李嘉图认为,土地的稀缺性将导致较低的经济增长,地租是使用了土地原有的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支付给地主的一部分。

李嘉图区分了两种形态的地租,即粗放耕种的地租和集约耕种的地租(或者按照马克思的分类就是第一类级差地租和第二类级差地租)。我们先看一下他的第一种形态的地租。李嘉图认为,当肥沃的土地供给很充足的时候,没有人会支付地租,但是,一旦二等土地被耕种时,地租就产生了。这是因为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最差的土地上产出需要的劳动(否则就不会耕种了),于是,较好的土地上将产生剩余物,这种剩余物就是支付给地主的地租。李嘉图讲道: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当次等肥力的土地投入耕种时,头等的土地马上就开始有了地租,而地租额取决于这两份土地在质量上的差别。

当三等土地投入耕种时,二等土地马上就有了地租,并且也和前面一样,数额由生产力的差异规定。同时,头等土地的地租将会提高,因为它的地租必然总是高于二等土地的地租。差额等于这两份土地用一定量的资本的劳动所产生的差额。一个地区的人口每发展一步,这个地区就不得不使用质量较差的土地以增加食物的供给,这时一切较肥沃的土地的地租就会增长。

李嘉图还对第二种形态的地租进行了分析。在对土地进行集约耕种时,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个花瓶里种植全世界的粮食了。最后一单位的劳动与资本投入必须既能补偿其成本,又能提供平均利润,之前那些单位的劳动与资本能够产生剩余收益,这些剩余收益就是支付给地主的地租。对于为什么会在旧的土地上集约耕种,为什么剩余收益会支付地租,李嘉图讲道:

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或更差的土地耕种以前,人们能使资本在已耕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来。我们可能发现,把用在第一种第一等土地上的原有资本增加一倍,产品虽然不会加成或增加一百夸特,但却可能增加八十五夸特。这个数量超过了在第三等土地上使用同量资本所能获得的量。

在这种情形下,资本就宁可用在旧有土地上,而且会同样产生地租,因为地租总是由于使用两份等量资本和劳动而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差额。……一般利润率就是这样一种比例,如果原租地人拒绝地租,就可以找到愿意把超过利润率的一切东西交给生产这些东西的土地所有者。

在李嘉图的地租理论里,只有级差地租,没有绝对地租,也就是说,租用最后或最差的土地是不用缴纳地租的。客观上讲,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应该批判的地方很多,这与同样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相差甚远。他由于缺乏农业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有机构成的概念,使他无法从逻辑上给出完整的地租理论。但是,在“谷物法”论战时,李嘉图就是以它为武器,给土地贵族阶级致命一击的。

在李嘉图暗淡图景中,只有一个受益者,那就是地主。随着谷物价格的上升,佃农不会受益,他缴纳的地租将会增加,因此,李嘉图极力谴责限制自由进口的“谷物法”。李嘉图认为,“谷物法”的存在使地主受益,减少了资本积累,会阻止经济增长,而马尔萨斯则不同,他认为,谷物的自由进口会压低谷物价格和工资,导致经济萧条,所以他赞成英国实行的“谷物法”。1846年,英国的“谷物法”废除了!短命的李嘉图没有品尝到胜利的喜悦,而马尔萨斯也没有受到任何打击,因为那时的他,或许正在另一个世界与李嘉图进行新的论战。

李嘉图的工资学说和利润学说相对比较简单,他的“工资铁律”和不断下降的利润是他带有悲观色彩的结论。在李嘉图看来,工资是劳动的价值,而劳动的价值又由维持劳动者自身和其家庭所必要的最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如果工资上升,工人就会生更多的孩子,反过来会增加工人的供给然后压低工资,这就是“工资铁律”。“工资铁律”提供给工人的是一幅暗淡的前景,与马尔萨斯的提法不谋而合。至于利润,前景也不容乐观。李嘉图将利润归结为支付地租和工资以后的余额。在地租不变的假定下,利润的增长只能通过降低工资来增长,而工资下降有一个维持生活水平的底线。更糟糕的是,由于收益递减规则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效率较低的土地将会被使用,谷物价格将会不断上涨,地主将会收到更多的地租,而为了维持工人的最低生活,又会增加更多的工资(因为谷物价格上涨),所以,利润将会不断下降。在李嘉图的体系中,所有人都是个悲剧,唯有地主例外。多么悲惨的未来前景!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马尔萨斯那里。

3.3.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

李嘉图学说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是他发现了经济学中最伟大的定律之一——比较优势原理,从理论上宣判了保护主义的死刑,标志着自由贸易理论走向新的时代,而这一点只有后来的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给予了严厉但无人响应的批判,直到如今它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环。

在斯密看来,两国都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双方都受益,但是,如果一国缺乏特定的绝对优势的产品,那么,双方还能通过贸易获得收益吗?李嘉图凭借他的投资经验和聪明的大脑,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回答,那就是,只要两国都生产相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彼此交换,双方还是都能获得收益。

李嘉图通过英国与葡萄牙两个国家生产酒和毛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生产酒和毛呢方面,葡萄牙都有绝对优势,生产酒和毛呢分别需要 80和 90人一年的劳动,英国却需要 100和 120人一年的劳动,那么葡萄牙把生产毛呢的资本转移到生产酒,英国把生产酒的资本转移到生产毛呢,各自按照相对优势进行生产,结果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使酒和毛呢的产量都提高了,通过贸易葡萄牙和英国都获得了收益。当然,李嘉图很清楚,贸易的前提条件是资本和劳动不能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为英国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那是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中得益的贸易。多么诱人的自由贸易啊!难怪经过李嘉图发展过的自由贸易学说从此变成了一个神圣的学说!而挑战这个学说的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学者,对于是否能挑战成功,我们将留在下一章里分析。

§§4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挑战

亚当。斯密的学说经过萨伊、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三位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师的修补和完善,似乎已最终确定了下来,经济自由主义已在英法等国家奏响了胜利的凯歌。然而,事情并不总是如此简单,这三位学者未完成的工作,以及他们之间的分歧,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攻击,其中有来自英法内部西斯蒙第的反对和来自英法外部李斯特的批判,还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批判,由此,拉开了向古典政治经济学挑战的序幕。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德国民族主义的杰出代表李斯特,以及“异教徒”空想社会主义者,来听听他们的不同声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