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有智慧的校长
10626800000009

第9章 意料之外的“同课异构”

这个“同课异构”,气煞我也。

我恨“同课异构”,确实带点感情因素。不是“同课异构”不好,而是“同课异构”,曾在我的心间留下重重的一锤。

话从简要处说。

去年下半年全局搞“同课异构”竞赛活动。我呢,因异想天开而搞了自创教学模式竞赛活动。结果在年终考核时失败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真有点窝火之感。

后来反思,“同课异构”自有其千真万确的好处,但那只是在想的层面。故在今年的工作计划里安排了此项活动。意料之外的是,这开学的短短几天里,竟与“同课异构”来了个亲密拥抱。

同一节课,冰心的《山中杂记》,两位语文老师上,便是真真实实的“同课异构”了。

听下来,果然有欣喜和冲动。同一节课,上出了两种味道,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心中想说的话很多,就挑重点谈两句,留下一点听课的痕迹吧。

这两位上课的老师我称其为A与B吧。

准备充分的预习,不同风格的读,是A老师的优点。而B老师的课,留给我的亮点则是:首先,突出地介绍了冰心写此文的时代背景,使人很快就能猜想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所以说,对于B老师而言,精心搜寻每一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大概是其教学的特有之道吧。这一点,值得A老师借鉴。我的感觉是,这样确实能很快地帮助读者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其二,B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做双基。如本课疑难词语的寻找、释义、注音,B老师很用心。虽然是高年级,这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据我看,B老师学生的预习并没有A老师的学生那样认真而扎实。所以在课堂里很有必要,且有成效。反之,如A老师,则是略略带过,因为有预习做保障呢。所以从课堂的实际情况看,两种路径都是切合个人特点的,无高低之分。教学就是要找准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再将药方开对。

B老师略逊色于A老师的地方为、课堂缺少一气呵成的气势与顺畅。而这正是他们年龄上的分野之所在,又怎么能苛求于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