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有智慧的校长
10626800000033

第33章 教师的转移技巧

这几日参加校长远程教育培训,在观看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有效课堂哪儿来?——兼论怎样上好一节课》时感慨颇多。比如,钱老师提出的“教师的体态站位,教师的目光游移,教师的衣着打扮,教师的形象气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西方教师、学生管理策略里讲到的“实时监控”策略,同样很有意味性和实践性。

“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开始做作业两分钟后进行巡视。看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开始做了,都在做该做的事情。延迟两分钟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已经做出了一两道题,或写完了几个句子,这样你就可以检查是否正确,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那些还没有开始做的学生,会因老师走到跟前而加快速度。而开小差的学生也会被其他同学提醒。除非教师发现了共性问题,教师不要打断全体学生,不要全班辅导。”

迁移类比,其实这种情形与“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是一样的。我们听课时,常常为有些教师的从容,大气,有序,有效而拍手称快。因为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言说时间,从而保证了思维的深刻性、连续性、有效性。当教师布置学生一定的作业后,教师于两分钟后去巡视,确实会更有效果。学生因教师延缓的检查,而有了心理和现实准备。教师的检查、辅导更加明确而有指导意义,并且具有监督效应。在实施过程中,第一次,也许会有些学生看到老师的迟缓行动而偷懒。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教师是时刻地关注着学情的,教室里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心里的惰性也会自然消失。

钱志亮教授还讲到一个颇为有用的克服讲话不连贯的策略:在讲话时,带着一些体态语言,如手势,可以配合教师转移、松弛紧张的神情,而有助于表达的连贯性。这一绝招特别有利于那些有无数个“阿嗯”的口头禅的教师。

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其实不仅仅是去研究“知”的方面。其实,更多还有“术”的方面需要提高。而这一“术”,则意味着教师的智慧与聪颖,需要教师去悉心观察、体会与学习。教师日渐长进的教学技能与技巧,大致指的就是这个方面。

而多学习大师的点滴举措,并借鉴之,无疑是教师走向成熟、理性、睿智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