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有智慧的校长
10626800000108

第108章 例会的另类形式

帕夫雷什中学的例会别具一格,味美情更浓。苏霍姆林斯基在记录办学经验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第36页写道:

“星期一校务会议的第二部分内容,一般是有关教育与个性全面发展的某一问题的理论报告。报告由校长、教导主任或最有经验的教师准备。每篇报告都建立在集体教育工作的生动事实的基础上,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报告后通常要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对重大的教育问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论是报告中,还是讨论中,注意的中心总是活泼的孩子。”

这种以报告为中心,以孩子为核心,以讨论作为补充的例会,肯定是丰富而又吸引人眼球的,更是有血有肉而有情味的。这样的例会形式,比那些由学校领导重复来重复去,唠叨讲理读文件要生动贴切得多。报告促使每一位管理者都要脚踏实地地做研究学生的实践者和思考者。而讨论这一环节,则调动了每一位到会人员的思维有效地进行运动。想得出来,这里的讨论内容很广泛,可以是大题小做,也可以是小题大做。这样的讨论,除了活跃大家的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关注教育生活的热情,彼此分享了教育信息,积攒了教育素材。南怀瑾先生曾经讲过读史的好办法,就是让大家每人读史书的某几章(如《资治通鉴》《史记》等),然后找一个时间大家开交流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说完,大家便对这部历史都知晓了,这就叫读书共享。这是很有成效的。例会上的你说你话、我说我话之讨论,就更像此类交流了。长年坚持,教师一个个都有了丰富的信息库,有了智慧源,为课堂的智慧支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样的交流,必能促使教师养成思考积累的习惯。而思考积累的习惯,正是反思型教师所具有的独特品质。据中医专家讲,脑及四肢愈是运作,其功能愈强剑由教育家创设的例会的这一形式,其实正是对教育工作者最好的提升智商、情商的体操训练。

举一隅而知全。从帕夫雷什中学的例会上,我们看到了教育家办学思路上的清晰指向。任何的教育实效是靠不停地具体情境来完成的。那种无效的,脱离实际的,又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只能带给受教育者麻痹和反感。

就让我们以此为启迪,为能够实现美好的教育场景而不懈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