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有智慧的校长
10626800000101

第101章 争取做教材的旁通者

做一名全校所有学科所有教材内容的旁通者,也是校长要必备的基本功。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位有着所有学科知识储备的杰出的校长。

他说,缺乏教学计划内各门学科的知识,就无法领导学校的教学过程。我从当校长最初那些日子起,就开始研读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历史,3年内自学完了学校所有科目的教科书和主要教学法参考书。我特别在数学上下工夫:解完了数学习题集课本里的全部习题和补充习题课本里的许多习题。我逐渐在笔记本里把习题按章节和专题划分,现在每个练习本每年都要补充一些新的习题。

这样做,确实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还要有一片热爱教育事业的拳拳爱心。这样做很累,值得吗?学校不是有各门学科的专业教师吗?还有分管各门学科的中层科室,教研组,校长这么做有必要吗?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试着从管理层面来看,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领导者。校长的领导,更多的是对学校发展方向的领导,而学校发展方向则离不开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来支撑。校长要领导好学校的发展方向,使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要求校长首先是一位精通各门学科的杂家。校长有了对各门学科精通的储备,在指导、提醒、管理学校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不瞎指挥。而是言必有据,言必有理,言必有证,言必有果,言必有力。从一定程度上说,校长就像一本活字典。而各门学科就像字典里的每一个字,词,或者字词的注释。

然,校长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校长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校长要负责起学校的全面育人工作。校长要做的事很多。但是,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对学科知识不停地熟悉,解读,深化,也是校长常规必选的动作之列。

我理解,要做教材的旁通者,并不是提倡校长要沉没在书山题海之中,而是更多地走进课堂,走进教研组,同学生和老师在一起,听,学,读,析,赏。长年坚持,日积月累,校长就会成为各门学科的知晓者,在行者。那种只沉浸在题山书海中的闭门造车式的学习,只能是教条主义,关门主义,千万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