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94

第94章 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不停地向外界索取,却不回报分毫;总是接受外界的给予,却永远不知道感恩。

许多孩子只知自己,不知爱别人,更别提知恩图报。孩子感恩心的缺失,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视。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心,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

感恩即知恩图报,它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大智慧。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一味索取,任由自私自利之心膨胀。人能学会感恩,为生活曾经的赠与、他人的帮助而感恩,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感恩,就是在得到恩惠后,将自己的感激之情流露,并努力去回馈施恩者。感恩就是一种态度,首先你要流露出感激之情,这是对施恩者的一种敬意;其次,你还要有去回馈的行动,这样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感恩行动。

心怀感恩的人,能够换一种角度去看失意、不幸,它不是一种心理安慰,更不是阿Q精神。感恩是用歌唱的方式回馈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尽情流露、播撒。

感恩是一种回报,是一种钦佩。孩子感谢父母的付出,努力去回馈,就是孝顺;孩子感恩他人的帮助、生活的赐予,能够获得更广泛地扶持。

我不愿意让小斯宾塞成为不知感恩的人,表面上看来,这种人很占便宜,永远不吃亏,但事实上,他们只是一无所有的可怜虫。他们就算得到了很多财富,也不能让人生增加一丁点的乐趣。

我经常教育小斯宾塞,让他学会感激别人,哪怕是一丁点微不足道的善行。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独自存活,我们必须依赖于外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我们每天看到的各种风景,都是别人付出劳动创造的。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我们每天都接触的大自然,大自然给我们提供干净的水,给我们提供杀灭病菌的阳光,给我们提供维持生命的氧气,给我们提供各种矿物、植物和森林……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知道生命的因果关系。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想得到某样东西,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劳动或者从父母那里得到。然而,也有一些时候,我们却会无偿得到很多,比如素未谋面的人向你伸出援手、老师对你进行额外辅导、朋友发自内心地鼓励你等。

我一直都向小斯宾塞灌输这样一个信念:一个人必须学会感恩,只有懂得感恩,他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才能得到真正的关心。

孩子与他人交往,都喜欢更具感恩心的人。一个人,懂得知恩图报,会更具有人情味。在给予他人帮助时,内心也会更愉悦。

孩子具备感恩品质,会待人热情,注重人际交往。这种孩子,内心是善良的、温暖的,也更容易获取幸福。一个冷漠寡情的人,不易被人接受,也难以获得他人真心的帮助。父母要让孩子立足于社会,就该培养他具有一种更温暖、更让人容易亲近的品质。

生活中,能记住他人恩情,愿意“涌泉相报”的孩子,最终得到的会比付出的多。人都是有情感的动物,尤其是面对温暖的情感,会更加难以抗拒。这也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帮助,收获更多幸福的原因。

父母想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就要注重培养他的感恩心。感恩,并不一定要回报以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常心怀感激,就是一种最好的心灵境界。

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能的,无所不能的只有上帝。

我不愿意让小斯宾塞成为一个不可一世、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只会成为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之源。

我深知,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总会把别人的给予、自己的收获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却不考虑别人的善意付出,反而会为别人对自己的一点冒犯而斤斤计较。在这样的人心中,痛苦必然比快乐多,怨恨必然比感动多。

一个人,如果内心无法平静下来,那他就很难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一件事情上。而对别人充满感恩,怎能不让一个人远离心中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