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人类世界中,若是把道德比作浩渺的星空,总是处在固定的位置、按照永恒的规则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望而生畏;那么,就可以把情感比作永远流逝的河流。
这条河流冲破各种阻碍,流向原野和山川。它有时会轻轻拍打着岸边,有时则会拍打出巨大的浪花;它有时会轻柔地灌溉着原野,有时会席卷所有流过的地方。
在教育中,情感教育占据重要地位。道德让人们知道应该怎样做,理智让人们知道具体的做法,而情感让人们知道自己愿意怎样做。
我认为,不论到何时,情感教育都是孩子必须接受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很多成就都来自情感的动力。情感让道德产生,给理智动力,给人生带来不竭的力量。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没有接受过很多教育,他们的老师也不优秀,但是,他们却比一般的孩子更有毅力、更有爱心,并且成为很多领域的杰出人物。
这些孩子拥有广阔的心胸,对人充满爱心。他们能够长时间地忍耐和坚持,最终战胜各种困难。很多父母都对他们的父母投来羡慕的眼神。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充满动力?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获得成功?我想,这一切的答案都很简单,给孩子巨大动力的,是情感,是爱。
这些孩子在物质上很匮乏,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很落后,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他们接受爱。那些爱,来自慈爱的母亲、每天为了生活辛苦劳动的父亲和默默无闻的老师。
父母和老师就像大地一样朴实,他们看似什么都没有,却给了孩子最珍贵的爱,并且为了这种爱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无怨无悔,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然而,有些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回到家后,感觉特别孤独,希望父母能够多陪自己一些。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都忙于工作,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自己并不受父母的欢迎,父母不爱自己。
“爱”,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代表着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情感,它也代表着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人格化的习惯。父母爱孩子,应该主动去关心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等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恍然大悟。
爱是一定心理行为结构与内容结构的统一体。就其行为的心理结构来说,爱是给予、关心、负责、尊重、了解和公正这几者的统一体。在这几者之中,了解无疑是爱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对孩子的了解,根本谈不上尊重、关心、给予、负责和公正了。
如果对孩子不了解,父母就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那么父母给予的也只是自己主观意愿认为孩子需要的,却未必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为了给孩子真正的爱,并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深沉的爱,父母应该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他们独处,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给孩子最需要的,真正地去关心孩子,爱孩子。
让我们看看耶稣的经历,看看他为人类所做的一切,再看看人类在此之后产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就一定能够了解,爱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孩子爱的情感,唤醒孩子心中的爱。
而且,一旦孩子懂得了这种情感,教育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就能得到化解,而对于父母提出的教育目标,孩子也能充满热情地努力实现。
在小斯宾塞10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一个人捎来一封关于父亲的信,信中说父亲病重,需要在德比买些药送去过。
那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我立刻前去买药,并打算连夜送去。父亲住在乡下,离德比镇大约有20多英里,但是这个时间已经雇不到马车了,我决定步行前去送药。
此时,天空中的雨更大了,而小斯宾塞却提出要和我一起去。看到他一脸的紧张和严肃,我竟然说不出拒绝的话。简单准备一番后,我们很快出发了。
雨越下越大,大风将雨点不停地吹向我们的脸庞,闪电不时地从黑暗的天空中划过,一时间将我们脚下的路和周围的田野照得明亮亮的。
小斯宾塞一直把我的手抓得紧紧的,还经常用另一只小手抹去脸上的雨水。他把眼睛睁得很大,仔细地看着坑坑洼洼的小路。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手中昏暗的小马灯只能照亮很小范围的路面。
大约走了10公里左右,我们终于在路边看到了一户人家。我看到小斯宾塞已经精疲力竭,就提议先去躲躲雨,休息一会儿再继续赶路。
可是,小斯宾塞却说:“不行,我们继续走吧,我怕去晚了,爷爷会有生命危险。”听了小斯宾塞的话,我的心里真是感动极了,我们便继续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前行。
当我们终于到达我父亲家时,小斯宾塞已经累得走不动了。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小斯宾塞刚一醒来,就立刻问道:“爷爷呢?爷爷的病好了吗?”
我心里不禁感慨:爱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我知道,小斯宾塞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只要他心中充满了爱,那么即使道路再黑暗、再曲折,小斯宾塞也不会退缩。
爱父母、爱长辈,是奠定孩子良好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孩子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种美德形成的基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一个不懂得爱亲人的人,即使再成功,也不会受到大家的尊敬,他的人格是不健全的。
爱亲人是爱他人的基础,在社会中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品行进行监督和教育,逐渐培养他们的爱心,为他们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生命,也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孩子掌握未来生存的本领。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父母,就不能称之为人。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天性的,发自内心深处最原始最纯真的感情。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要孩子懂得感恩,知道回报,懂得孝顺父母。
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感情双方的付出,需要温情的呵护,这样才能使孩子和父母都感觉到幸福。一个不知爱的孩子,在对待朋友、同事等方面也会处理不好关系。
培养孩子懂得爱自己的亲人,不仅能使家庭和乐,更能促使孩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完善自我性情,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有一个著名的医学博士曾经告诉我,他之所以从事医学工作,也是因为接受了爱的教育。
博士的父亲是一个善良的乡村医生,每天都要出诊为病人看病,不管天气有多恶劣,不管是在酷暑还是严冬,都从不拒诊。
博士很崇拜自己的父亲。他说:有一次,我主动提出和父亲一同出诊,走了几十里山路,终于到了病人的家里。
我父亲的病人是一位农妇,在给她看完病后,我父亲对她说,在他离开前,他相信她的病情会好转。否则,他就会一直待在那里。
“父亲握着农妇的手鼓励她,并且讲故事逗她笑。最后,当我父亲把她从床上扶起来时,那个农妇高兴地说:‘医生,你可以走了,我感觉好多了。’父亲听到这话,才放心地离开。”
我想,相似的例子一定很多。父母和老师通过献出自己的爱、通过爱的表现,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缺乏爱心,几乎成为一个公共的家教难题。许多父母还没有意识到缺乏爱心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从而忽略对孩子爱心的教育,而有的父母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培养孩子的爱心究竟重不重要,毫无疑问,重要。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必然对他人冷漠,无视别人的痛苦,并经常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孩子又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呢?无视社会公众的苦难,必然会被社会所抛弃。
孩子早期表现出来的关心和爱护他人的行为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达,但是如果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能得到父母以及周围亲人的及时鼓励和强化,孩子的这种爱心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所以,父母一定要向那些愿意付出爱、奉献爱的父母和老师学习,孩子后天能不能成长为一个具有爱心的孩子,就看父母能否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
在我们成人的心中,也一定存在着难以忘记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我们脑海中留下的记忆和科学知识在脑海中的记忆是一样的,只是各自的作用有所不同。
毫无例外,爱的记忆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动力。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逆来顺受的母亲,为了家庭永远奋斗在外的父亲,满脸笑容、慈祥的祖父,喜欢唠叨、无条件爱自己的祖母,还有富有知识而又勤勤恳恳的老师,这些都会一直留在记忆中。
不管一个人学识有多高、社会地位有多高、取得的成就有多大,都会非常尊重并感激那些给他留下美好记忆的人。这难道不是最成功的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