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88

第88章 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

为孩子能够迎接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所进行的所有教育行为的起点。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的本能就开始让他学习认识自我了。在3岁时,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相貌。他开始喜欢照镜子,开始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

稍大一些,大概七岁左右时,孩子喜欢偷偷地将自己的身体与其他小朋友的身体做比较,企图发现自己的身体与能力、性格、心智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可以说,这是孩子进行自我认识的第一步。

后来,孩子开始了群体生活,此时,孩子会在集体中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会引起孩子的思考,他会开始把角色和身体联系在一起看。于是,孩子就开始了心理上的自我认识之路。

我认为,当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后,他的性格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必须保护自己、珍爱自己。不管外界对孩子会发出什么样的评价,都要让孩子永远珍爱自己。

我一直认为,自尊的人才懂得自爱,不自爱的人无自尊可言。人最珍贵的情感是尊严。一个能够尊重自己的人,才会好好地学习、生活、工作。而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哪怕活着,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毫无灵魂可言。

不自尊、不自爱,丢掉的是一个人存活于世的意义。生活中再多的错误,都没有不自尊、不自爱犯下的错误可怕。一旦犯了,就是永远的疤痕,怎么也洗刷不掉。

一个人拥有再多的名誉、权势、财富,如果不懂得自尊自爱,终会为人唾弃,终会生活在精神的镣铐中。父母想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就要让他学会自尊自爱。一个懂得自尊自爱的人,哪怕生活贫穷,也能收获强烈的幸福感。

我们的孩子以后都会走进社会,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担任不同的角色。这其中,重要的不是孩子担任什么角色,而是在孩子所担任的每个角色里,孩子自身是什么样子:孩子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他们有爱心和同情心吗?他们对生活负责任了吗?他们每天都感觉快乐吗?他们的思维进步了吗?

我一直都认为,一个人高贵不高贵,不是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是取决于他内心对自己的看法。我想,但凡有一些人生阅历并且知晓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赞同我的这一观点。

孩子认为自己高贵,才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声誉等,不允许别人有侮辱自己的行为,自己也不去做卑躬屈膝或者有损自己尊严的事情。

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高素质文明的行为,一个人只有做到自尊自爱,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才会活得有尊严,才能有进步。

自尊源于羞耻心。一个知道羞耻的人,才能够控制自己,不去做低贱、卑微的事情;自爱首先是看得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容许别人有丝毫侵犯。自爱的孩子才会有自尊。

一次,小斯宾塞放学后回来说,班上打算排演话剧《威尼斯商人》,而老师指明让他扮演安东尼这一角色。

小斯宾塞非常兴奋,他请求我帮他背台词,讲解在不同情景下的人物心理。我很高兴地答应了。和阅读能力相比较,小斯宾塞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不突出。我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小斯宾塞的口语。

就这样大约过了两周,突然有一天,小斯宾塞非常失望地告诉我,班上的同学和老师都觉得他说起话来像个古板的老学究,没有一点感染力。老师决定让其他同学演安东尼的角色,而让小斯宾塞在幕后念旁白。

我安慰他说:“念旁白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呀,有了旁白,故事的情节才能彻底地展开。”但是,小斯宾塞显然很不认同我的话。

晚饭后,我带着小斯宾塞到屋后的花园里散步。在黄昏中,玫瑰花的叶子开始长大,葡萄架上的葡萄藤也冒出了嫩芽,只有满地的蒲公英已经开出了黄色的小花。

我走到开满蒲公英的地方,拔起一丛蒲公英对小斯宾塞说:“这些蒲公英真碍眼,我要把它们全拔了,让花园里只有玫瑰花,你觉得这样好吗?”

小斯宾塞有些不舍地说:“我觉得,这些蒲公英很好看,非要拔掉吗?”

我停下手,起身笑着说:“你说得对,这些蒲公英很好看,虽然它们不是玫瑰,却有自己的美丽之处。没有人可以成为别人,你也只能成为你自己,这才是上帝的真实意图。”

小斯宾塞明白了我的话,原本低落的情绪也变得高涨起来,开始努力地练习旁白。在他演出的那天,我去观看演出,并把我带来的一束蒲公英托老师转送给他。那一次,他的旁白念得非常好。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次,我帮小斯宾塞整理旧书,在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里,我发现了自己送给小斯宾塞的蒲公英,已经被压成了淡黄色的薄片。

自尊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能促使人合理地维护自身利益,努力去克服困难、弱点,直到成功。自尊的人有上进心,因为他不容许他人歧视、侮辱自己,所以他会努力、努力、再努力。

自尊自爱的孩子是备受人疼爱的,也能获得大家的敬仰、扶持。一个自尊自爱的人生,必定是一个幸福、温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