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37

第37章 利用绘画完善早期教育

关于绘画的作用,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话题,绘画能不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培养?绘画仅仅是一门艺术,还是可以作为早期教育的内容?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这些问题终于有了确切的答案,甚至还有了新的发现。绘画,不仅适用于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是一个让孩子自我教育的快乐过程,因为绘画是孩子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孩子有一种强烈的绘画欲望,面对周围的人物、动物、房屋、树木时,孩子总想描述出来。即使没有纸和笔,他们也能找到绘画工具,可能是一块小石子、一小块沙地。

事实上,这种强烈的欲望与原始人类在岩壁上、山洞里作画是一样的,人类总是想把视线里的东西画出来。这似乎给了老师和父母一个暗示,即孩子希望他们在绘画方面有所发展。

这让父母和老师都感觉很兴奋,可是,如果想利用绘画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描摹能力、色彩感和空间感的话,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果方法有问题,父母和老师就会像一个技术水平很差的木匠,即使有非常好的材料和完美的设计方案,也无法制作出好的作品。

父母和老师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的绘画天赋遭到破坏。有些人很用心地教孩子画画,结果孩子什么都没有学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方法和次序出现了错误,不符合孩子的心智发展特征。

在最初绘画时,孩子最感兴趣的是各种色彩,而所画出来的事物的轮廓只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色彩而已。在这个阶段,如果让孩子给一些图案涂色,孩子会感到特别高兴。不仅孩子喜欢各种鲜艳的色彩,成人也一样,这种先色彩后形式的事实已经得到证实。

如果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绘画时,就要他画出一些复杂的轮廓,孩子很快会因为能力不足而感觉厌倦,从而放弃绘画。当然,一张图片不能只有色彩没有形状,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的形状画起,然后逐渐由易到难。

我们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画出一些充满趣味的事物,这样一来,孩子画出的东西也会充满现实感。孩子最初画得不准确是正常的,不管那些画的形状多怪异、颜色多不恰当都没有关系。

这是因为,我们在乎的是孩子在画画时发挥了手指、眼睛和思维的作用,而不是孩子是不是真的创作出了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画。我们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辨别颜色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控制手以及保持手的平稳。

在这个阶段,让孩子用“描图”的方法学习绘画,就和一开始就让孩子学习直线、曲线、复合线等概念一样,对孩子有害无益。“描图”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描摹对象的机会,而概念教育则让孩子心生畏惧,产生厌学情绪。

事实上,可以按照先色彩后形式的一般原则教孩子,等到孩子可以自由地支配画笔、并且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教孩子“透视”作图。这听起来似乎很难,实际上,孩子却很愿意学习。

在桌面上放一块透明玻璃,玻璃要和桌面垂直,在玻璃的对面再放一些物品,可以是书本或者杯子。此时,让孩子坐在玻璃的另一边观察物品,然后用笔在玻璃上点出物品的大致轮廓,连点成线,使玻璃上的线条与物品的轮廓重合。

最后,拿出一张纸放在玻璃的后面,使玻璃不再透明,然后将玻璃上的画与实际物品进行比较,孩子就会发现,画出的形状和实物的形状非常相似。

这能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对象,并且进行临摹的习惯。时间一长,即使没有玻璃,孩子也能不由自主地描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一般而言,孩子在绘画上的兴趣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不管孩子以后会不会从事绘画方面的工作,鼓励孩子发展这种兴趣都是值得的。

当孩子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然笔记后,他可能会为笔记画着插图和装饰。而在父母或朋友的生日时、亲人生病时,孩子也能用绘画传达自己的感受。孩子还能用绘画记事、讲故事。每画一次,孩子就能获得一次美妙的体验和成就感。

§§第八章 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