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7500000007

第7章 教育者拥有合格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一个孩子流露出讨好的神色对你说:“今天上午可不可以让我待在家里呢?一次就好了。”这时候,你可能会很容易就答应了。但是,下一次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说:“我不想出家门了。”再一次的时候,“我是绝对不会出去的。”他的语气越来越强硬。

如果家长或老师在孩子出现这类问题时不加以原则性指导,那么结果将会造成孩子的专制性格,他变得霸道无礼,争强好胜,令人担忧。

授权者做事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无限制纵容。他应该是温柔谦和的,做事不拘小节,但是在非常重要的事情面前,他也必须要严守底线,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在关乎孩子身体健康的问题和孩子的职责履行问题方面,家长和老师要严加管教。他们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能允许孩子吃大量甜食,避免孩子肆意形成很多坏习惯,监督孩子不能逃避应尽的义务如服从管理、真诚待人、敬爱长辈和认真学习等。

授权者们智慧过人,他们可以根据情况对未来产生准确预测,或者看到事情的发展方向。他们应当尽职尽责,勤于管理工作。他们能力超群,还需要做到“让怜悯者高兴地怜悯”。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进行相对温和宽松的管理效果更佳。现实中往往是这样的:孩子处于正确的地位,而家长和老师却在相反一方。孩子可能会对家长、老师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掀起反抗运动,形成孩子与家长、老师严峻对峙的形势。

在这个时候,家长或老师就必须细心回顾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发觉孩子是正确的一方,那么家长或老师就必须立刻做出妥善处理,与孩子进行及时沟通,达成妥协。过程中要充满温和态度和对孩子的信任,将孩子的抵抗情绪降到最低。

伊丽莎白女王就深谙此道。她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双面形象:一面是拥有权力的优秀管理者,另一面则是一个温柔和蔼的女子。

人们都对她的为人赞不绝口,她做事懂得适度妥协和关注细节部分。在危急情况下,她总能表现出沉着智慧的一面,妥善处理问题,令许多历史学家钦佩不已。但她的最优品质并不是智慧,而是像所有授权者那样具有镇定自若、急中生智的心理素质。

她当权不是为了仅仅做一个女王,而是为她的众多子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她的性格中充满爱意和温柔,她有着乐观自信的心态,待人和蔼,善于妥协。

她在看待事情上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总能全面地看问题,然后看清有利于自己的形势。无论一个管理者身处何地,国家、家庭或者学校,以上这些都是他应具有的品质特点。

具备了这些品质,父母对那些顽皮淘气的孩子进行管理就要容易得多了,就像伊丽莎白女王管理她的王国一样得心应手。当时的人们处于多种思想混合的精神世界,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充满希望。

将麻木地服从与理智地服从区别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了解到一位伟大的母亲曾说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训练他服从的意识。”确实如此,从小训练孩子服从合法权威的规范行为,是比较恰当的事情。

赫胥黎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名已经退役的老兵,从面包房买了晚餐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名同样在路上的中士看到他的走路姿势,猜测他一定是当过兵的。

于是他想戏弄一番这个老兵,大喊一声:“立定!”霎时间,那名老兵立即站在原地,保持不动,但是突如其来的动作却使得他手中的食物滚落到了旁边的河沟里。

这种服从是属于神经和肌肉的条件反射,也是脑组织的一种习惯性反应,与道德意识毫无关联。

相对其他的服从形式,人们更崇尚理性服从,而且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我们人类似乎只是由思想和精神构成的动物,我们的身体能由精神指挥而发出迅速的反应动作,就像是船对舵的反应似的。

当然,我们没必要特别在意自身的缺陷,这些都是我们经过枯燥训练后的机械反应动作。

众所周知,在思想方面,孩子都倾向于做正确的事情,但由于自身行为习惯的限制,他们往往会身不由己。

如果我们希望看到将来的孩子能循规蹈矩,听从教导,那么我们必须尽早地对他们实施这方面的培养。我们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在任何小事上的服从习惯,进而使他们能更自然地服从父母的权威。

有些人会有担忧,孩子从小就养成服从的习惯,会对他将来独立做事有不利影响。我们谈论的服从行为大多是肢体神经上的服从习惯,像是“马上回来”“身体坐直”“快把衣服上的扣子扣好”等。

这就像是在让孩子练习体操运动,为的就是让孩子锻炼身体机能,使他能容易地做出更多漂亮动作。也就犹如机器的操作,一台打字机或者自行车,我们只有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才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教育孩子并使他们的能力日渐增强,这就是培养他们长大的过程。只有经过了服从他人的训练,才能更好地服从于自己的内心。

古语有云:人们失败不是由于他们缺乏进取意识,而是在他们内心,还没有适应自愿服从的行为。有些人能坚持自己的意志,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的未来很美好。但是,也就只有父母才有能力培养孩子克己复礼的习惯。

也许有人会说,人们自己产生的意识是造物主所传递的意志,那么,我们何不按照造物主的意志来培养我们的孩子呢?这样做也是一种高境界啊!话虽如此,但我们不能停止对孩子进行机械服从训练。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这方面教育非常重视,也能充满爱心地对待他们。相对来说,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心中都有着这样热切的期盼。

我们要遵照内心需求来做思想上的判断,我们要坚定意志来追求幸福的生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这些就是造物主的意旨,我们必须按照要求去做。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心,就是在做决定时的决心。”对此,我们表示很认同,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选择:是选这个方法还是那个方法呢?选这种颜色还是那种颜色呢?去这个学校还是那个学校?

做这些决定是让人感到很头疼的事,甚至会使人心力交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相信神圣的造物主,他将我们造就成了具有超强潜能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相信,我们都是带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去做的那些大部分决定。我们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受习惯影响所形成的决定。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将反复的动作记录下来。

刺激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心理压力,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轻松愉快。如果我们是个小孩子,那么我们唯一的理想,就是追寻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它是纯洁而神圣的。

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一些父母将本该由自己去做的事情,统统交给孩子去做,让孩子为此劳心劳力。

莫德曾经就有这样的经历。她还是个孩子,长期的劳心费力使得她变得精神抑郁,暴躁易怒,脑组织活动异常,面色虚弱并时常有激进行为。医生经过了解诊断,确定她的大脑超负荷工作,必须立刻休学一段时间,还要多呼吸新鲜空气,主要以流食为主。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还是毫无起色。父母也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如此劳累。事实上,不是她繁重的课业造成的,而是由于她每天都要进行20次的抉择,这样大大损害了脑细胞。

同时她还伴有强烈的思想斗争,力图挣脱思想牢笼,这就使原本劳累的神经组织变得更加虚弱了。

虽然人们在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她呵护备至,但是她的病情依然如故。实际上,孩子的想法与大人们的思想恰恰相反,莫德的意志坚定,做起事来非常果断。她的想法促使她不断做事,最终引发脑神经精疲力竭。

尽管孩子身上还有很多缺点,但他们仍是知书达理的孩子。所以,如果我们给一个聪明灵敏的孩子下达一个无理的指令,那么他很可能不会执行。假如孩子对每个命令都要询问原因,父母则没必要对他们有问必答,明智的父母会和他们的孩子进行妥协解决。

他们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以利于日常生活的顺利展开。如果出现了特殊的情况,他们只是会略微提示一下原因。

如果当时情况下不可以说,那么他们可以在给孩子下达指令的时候,大致告诉他们,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家长要尽力和孩子的思想达成一致,避免冲突。

我们可以从管理国家的方法中获得关于权力运用的启示。必须要将防御措施放到重要位置,加强国防力量,如警察、陆军和海军等。家庭权威也必须高度重视提高防御能力,时刻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和危险。

如“我们要在7点前读完这篇文章很容易”,或“睡觉之前最好再进行一下温习”。明智的母亲总是会给孩子留有一定时间,让他们的内心能安静下来。给孩子充足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重要形势下,千万不能允许孩子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不然将会使孩子养成懈怠慵懒的坏毛病,并且难以改正。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陷入到懒散无力、意志消沉的世界里了。

所以,我们在孩子玩耍之前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进而能在他们玩得十分尽兴时适时地制止。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如果父母能全面思考问题,就会要求孩子只许玩5分钟,而不会允许他们在睡觉前肆意挥霍时间玩耍。

一切关于信守承诺的事情当中,给予教育的人一定都是正直的人并且足够让人们信服,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不过给予教育的人也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想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个好母亲或者是一个好上司。

母亲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她们会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渴望。在不能跟孩子达成一致的时候,母亲会让孩子注意其他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不会要求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我们都知道,适时让儿童把自己专注的事情换到另一件事情上,会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性。所以说,儿童成长的每一天我们都要做好,而且不能出现瑕疵。

如果说在儿童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思路做任何事情,我们会获得一些想要的结果,不过我们不可以这样要求儿童,我们要做的是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教育者一定要不时地看着这些儿童,还要一直让他们服从教育者的命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儿童拥有约束自己的能力,这种情况和那些当兵的是一样的,他们会非常期待接受上级的指示,而且会觉得完成这个指示就是最开心、最光荣的一件事情。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那些不服从命令、不容易驯服的儿童不喜欢接受教育者的指示,但是,一旦有他们觉得很新奇的训练,他们会变得比任何人都积极。不过能够找到新奇的训练方式,也是艺术的一种,在下面的时候我会一一赘述。

在这个训练中,教育者和受训练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也不能很容易就把这两个角色辨别开来,有的时候,那些孩子也是教育者,但是他们教育的是自己的玩偶和玩具。

现在我们再说说学校的教育,在某个层面上讲虽然我们是高级的教育者,不过假如其他的人有更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很乐意尝试一下,这个时候,儿童要训练自己本身的能力,我们不能像父亲母亲那样什么事情都帮助他们做好,儿童自己会在挫折中长大的。

我们总结一下,服从不是与生俱来的,服从是上帝给予的礼物。“就像是所有的彩虹都是闪亮的似的,上帝给予的服从就是我们满满的爱。”

让儿童服从算是父母爱护儿童的一种表现,父母都知道这些,在父母看来,服从就是一直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约束自己,最后成功塑造出另外一个自己,不过儿童最后都会明白这是爱的表现。

在儿童的眼中,爱可以让他们每天都睡得很香而且每天都很开心。假如在家庭中想要保证这种服从性,父母也许会用这个方法,就是任何一天都要询问下到底自己的绝对服从权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