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7500000055

第55章 不要让孩子为了避免受罚而遵守纪律

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纪律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作为老师、家长的我们,认为它是帮助我们规范学生的工具;但如果去问孩子,恐怕答案就不唯一了。

但有一点似乎是一致的:孩子遵守纪律,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地遵从,大多则是为了避免惩罚。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孩子在提及纪律的时候都会有不耐烦的情绪了。

我们并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体制。我们在教育、培养孩子、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我们规范孩子行为的方式,是通过“如果他们不规范了,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是具有自我天性的,是存在着一定的判断标准的。比如基于人们对于猛兽的认识,当有凶猛动物靠近时,人们就会自然地远离。而就制度和规则而言,其中包含了大量具体的对行为的限定。

这也就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要求:所有教育的手段都应当是遵循人的本性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的种种方式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否则终将成为一纸空谈。

教育的机制对人的天性有着特殊的影响,它有利于本性更加深入地发展,可以帮助人们完善自我。

天性并没有给予人们创新事物的能力,但是教育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措施,让我们发挥想象力去提出新颖的观点,并付诸实践。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中,实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

但机制是不能在缺乏外在条件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它自身并没有自我创造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机制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可以使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有益的发展。只是机制必须要配合孩子的投入、老师们的热心,方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教师们在积极地投入到教育的过程中,而从这互动的教学中,受益最多的是孩子。孩子在这其中不断地发展着,他们从一无所知,变得脚踏实地地完成学业、谦虚和蔼地为人、谨慎地行事,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们的这些品质,都是在老师的引导、父母的帮助之下形成的。

睿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本性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教育家我们又要在孩子的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我们应该不断地付出我们的热心、爱心和耐心,并有同父母一样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遵循孩子的意愿,帮助他们保持最为本真的开心、快乐、愉悦的心情。当他们开心的时候,他们就表现得很好,会配合我们的活动。

但我们会发现,让孩子遵循自我的意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真正成就大业的孩子必须拼尽全力,他们需要一路披荆斩棘,自然许多事情也不可能依据他们的意愿。

那些盼望孩子出人头地的父母,就要适当地降低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需求,而相应地提高自己在思维层面的认识。也就是,在思想上要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而过的则为最为简单的生活。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够对孩子进行处罚。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犯一些很严重的错误,这时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罚。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承认,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会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上造成双重伤害的。所以我们只能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能使用,毕竟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是很不容易愈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