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7500000005

第5章 不要把纪律教育看成简单的棍棒教育

万物要改变、完善,都需要用纪律规则去约束和管理。孩子也一样,我们用纪律去管理他们,使他们遵守纪律,这样就能培养他们远离举止粗鲁、野蛮无礼,变成大方得体、礼貌谦恭的好孩子。

我们要多关心儿童成长,使所有的孩子都能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这既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我们应尽的重大责任。

很多父母不再相信孩子的能力会天生自然发展,他们相信,孩子在智力方面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达到很高水平,他们把教育孩子视为神圣使命认真执行。

他们在各个方面教育孩子,通过培养训练来使孩子形成良好习惯。他们重视自己的责任,把自己该做的完成后,就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学习了。

用纪律去制约孩子和体罚教育并不是一样的。很多人仍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因此,体罚教育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我们认为,体罚教育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意义不大。

很多人对于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只认为通过教育可以获得知识,对于可以改善孩子的性格弱点,并不是很了解。

如果家长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那么生活是很好的老师。让孩子去亲身经历生活的历练,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天性中带着对纪律的顺从,如果不能忍受约束,那么他将在生活中寸步难行。

家长要重视自己教育孩子的职责,对孩子的将来负责。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教育程度,将影响着他将来的身体素质、品质性格和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

用纪律去约束孩子,并没有惩罚孩子的意思。家长都意识到孩子天生对我们的依赖性,他一直在跟随着我们的脚步。现在的家长不再以儿孙满堂为骄傲,儿女也不希望总是听到家长的抱怨和唠叨。家长的神圣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责任感。

哲学家在召集信徒时,不是靠武力来实施的,而是靠他的学说打动信徒,让信徒产生狂热的追求。因此,家长应懂得该如何去巧妙地引导孩子,使他们甘愿付出努力,去增强自身的能力和培养美德。

学校里,老师根据精心制订的计划科学培养学生,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是合理有序的,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灌输教育。因此,家长为了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素质,他们对孩子开展各种智力德育训练,一步步培养他们的教养。

忠诚,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加以更多的美德教育,传授给他更多知识,培养他的自我管理能力,磨炼他的意志力和耐心,教导他要谦虚和善良,最重要的是,让他明白爱的真谛。

明智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利用爱的力量,播撒爱心,帮助孩子,这样系统地培养他们,直至成功。

人无完人,人的每一种特质都会有不足之处。家长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要努力完善他的性情,避免他变得急躁易怒,使他远离冲动鲁莽和固执己见。不然的话,他将成为危害社会的人。

只有通过家长的不懈努力,才能使孩子性情完善,克服坏毛病,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