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7500000004

第4章 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莫·阿道夫·蒙娜德说过,母亲给了孩子两次生命,第一次是自然诞下的生命,第二次则是知识道德的精神生命。

因为蒙娜德主要研究妇女问题,所以在表达言论时,将父亲的那部分责任刨除了。那么他是如何得出这个令人惊叹的结论的呢?

蒙娜德研究发现,很多伟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正是由于这些能力超强的母亲辛苦培养、辛勤教育,才使得这些伟人们在智力道德上的境界大大提高。这就是母亲给予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蒙娜德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接受第二次生命的权利,因为当他们享受到这种升华后的生活时,加上父母的教育,他们就可以变成更完美的人。

如果蒙娜德的这个结论是靠演绎推理法得出来的,毫无事实根据,那么我们就没必要再深入研究这个第二次生命的问题了。但事实上,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却剥夺了孩子的这个权利,这样的消极事例多不胜数。

有些父母温和善良,但他们的孩子却作恶多端;有些父母自私虚伪,但他们的孩子却诚实正直。看到这样的事,我们都会有个疑问:这究竟怪谁呢?我们为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也推脱掉了我们好好管教孩子的责任。

伟人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这将强烈激励着母亲去做一个孩子的好母亲。但是,我们这个结论下得还有点早。

在情不自禁的追求下,我们在自然科学上采取了科学归纳的方法。虽然最新的科学成果还在酝酿过程中,但是已经公开过的科学理论早已成为父母心中不可推翻的真理和定论。

现今社会,潘多拉的盒子已成现实,母亲偶尔的掉以轻心就可能使孩子酿成大祸。但是很多祝福也是同样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父母可以从中获得启示,给孩子营造出温馨、健康、快乐、正义、仁爱、美好的生活。

有些人可能会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人完美的品质和技能总是由上帝赐予的,父母培养孩子的做法是对上帝的不敬。现实里,正是这种迷信思想造成了家庭管理不善的后果,宗教在这方面成为了阻碍进步的消极力量。

我们已然了解到,上帝是通过男人、女人特别是父母来传递他的恩赐的,我们尊重上帝,就要领会和遵循他的规则来办事,那些规则写在石板和羊皮卷上,也印刻在孩子的心里。我们要努力创造,而不是可怜巴巴地向上帝乞求恩赐。

我们明白了这个规则,就会对耶稣充满感激之情,也就能明白上帝是怎样怜惜和赐予给那些热爱并服从他规则的人们。

上帝的圣训含义简洁,并随着科学的新进步变得更加清楚明白。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更新和进步,追赶上新的潮流。

我们也要努力研究,观察新发现和上帝已经成文的道之间是否有着关联性和一致性。上帝的意思大概是,我们能继续接受二者的统一,并愿意承认和遵从,那么我们就能得到极其快乐的生活。

从科学思想的角度研究,我们能了解到孩子从父母那获得第二次生命的过程和方法。我们能得出这样一个推理和结论,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誓言:“按照孩子各自的特点培养,找出一条最合适的路来走,那么他长大后也就会一直沿这条路走下去。”

我曾经研究过很多孩子的成长,收集很多数据资料,事实分析告诉我,孩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受到好的教育,长大了成为贡献社会的人;另一类则是教育不够,长大了成为危害社会的人。当然,事实不是那么绝对的,例外的发生能更好地检验这条规律。

但《圣经》里的圣训和圣言总是在任何时候都经得起验证的。我们会疑问道:“怎么会这样?”

不满足于这是自然正确的模糊回应,我们会一直探寻着,最后发现这是一个无法推翻的结论,除非外界影响,否则我们找不到其他结论。最终,我们对于这个规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服从。

在研究第二次生命这个问题时,我们并没有结合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莫德斯列博士的遗传论。

因为这些只是用来说明第一次生命的知识,正如他所说:“孩子的显性或隐性特征都遗传自父母、祖父母,遗传模式决定和影响着孩子的后天发展,孩子是勇敢还是软弱,是慷慨还是小气,是细心还是大意,是自满还是谦虚,是急躁还是稳重,主要是受遗传而不是教育的影响。”

“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后天而来的各种情绪观念和情感思想都深受其影响。人们会受到系统文化的影响,但这种文化影响的范围和性质以及人后天的改变等都决定于遗传的本质。”

如果真像遗传学理论那样,孩子一出生便具有自己天生的性格,那么父母的职责何在呢?就这样自由放任孩子的成长吗?我们把这种做法可以称为强硬的自然主义,事实上,它使我们客观上对教育的局限性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它作为一条准则或者规律,事实上并不是很准确的。孩子天生的性情为他们性格的形成提供了推动力,但他们真正性格的形成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和锻炼。

孩子的性情就像是花朵的花粉,是为了结出果实而准备的基础,与生俱来的性情经过教育、环境的磨砺,再加上后天的引导、自省、完善,通过自我管理、约束、培养,最后形成自己的性格,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塑造性格对人类的发展极其重要,那么这一伟大的工作又该怎样去做呢?

生理学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性格的研究。

心理学家的接待室一般设在二楼,那是一个能让人快乐的地方,可是谁能从二楼开始建房子呢?二楼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就好比区分歌曲和歌手的声带,轻率地把大脑的灰色物质与由这种物质产生的思想分裂开来,和认为大脑只是产生精神思想的一个器官这一创造性理论相比较,前者是更唯物的。后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大脑作为我们思想源泉的器官跟我们的精神发展关系极其密切。

就犹如我们在用手书写文字时,手部肌肉会一直运动一样,如果我们承认了在思考时大脑的某一固定部分也在随之运动着,那么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大脑里的灰色神经物质能帮助我们思考出关于确立教育体制和规律方面的认识。

这里所指的“教育”跟性格培养有着重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