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7500000038

第38章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服从性

我们应当在孩子形成习惯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而不是让他们自己通过不恰当的方式来培养习惯。对于道德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我们常说“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而实际上,作为孩子,也应当有遵守规则、命令的习惯。

孩子应当服从父母或者师长,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义务。这是由于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健全,还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需要成年人的帮助。而服从又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要求,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也需要遵守各种道德、法律等等。

遵循或者服从都不能是偶然的行为,如果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和孩子共同去接受“服从”。实质上,这是家长在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自制力,以及遵守法纪的良好习惯。为了形成对于师长的服从,我们就要惩罚那些不服从的行为。

并且,我们要避免孩子的“应付”,即只是在嘴上遵循父母的命令,实际上的操作却是另外的行为。我们要告知孩子,“服从你们的父母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做法,因为他们帮你做的决定是正确的”。

孩子所表现的行为其实是他们思想的表现。也就是说,他们是否遵循父母的命令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去执行,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是否坚定。

他们内心的正义感越是强烈,就越会义无反顾地进行下去,即使有诱惑或其他的事物进行干扰,他们也会完成父母的这一指令。

我们在培养孩子这一习惯的时候,还应当注意不可过分地勉强孩子去做一些他们不愿为之的事情,太过强硬往往会适得其反。

比如常年在街头游荡的孩子回到家中,如果我们一下子就让他们进入条条框框的秩序中,他们很难接受。即使我们出于善良的意志,严格要求他们,得来的可能会是他们不顾一切的反抗。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认同我们,在他们看来,服从我们的命令,只是在服从“强权”,他们是屈服于我们的权威之下的。这就难以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也就难以真正发自内心地服从我们。

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当去唤醒孩子心中服从的“种子”。但我们不能通过恐吓、威胁、责骂、打骂孩子的方式去使他们遵循命令,这样会使孩子认为现在的遵循命令只是迫于自己没有家长那么大的力量,只要长大了,自己就可以反抗了。

通过什么方式去让孩子服从呢?母亲对于孩子平时都是慈祥的话语,所以当我们认为事情严重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严肃地很有威信地对孩子说“你一定要做”就可以了。而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教训”。

因此,家长需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培养自己的权威,自己对于事物的态度要坚决。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和他们形成相处的规则。这样孩子就可以清楚地从母亲说话的语气中察觉出母亲对于自己的要求。这样从一开始孩子就服从家长,之后自然地也就会形成这样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允许孩子的任何越轨的行为。因为规则一旦被打破,那么在孩子的印象中,不遵守命令也是无所谓的,之后他们将会变本加厉,他们就会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这样的结果会很麻烦。比如说,孩子在画室游戏的时候,母亲要求他们:“下楼去玩!”“母亲,我们就待在窗户的角落好吗?我们会保持安静的。”

如果你同意了,孩子就待了下来。当然,他们不会保持安静,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母亲也正是被这些小事所打败。“威廉,去上床睡觉!”“母亲,等完成了这项工作再睡吧。”母亲答应了,但这样往往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在养成服从习惯时,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孩子每天都重复完成父母的指令,以形成习惯。

我们也会惊讶于孩子有时候会用他们的“小聪明”对付我们。“进来,玛丽。”“好的。”但是母亲叫了第四声的时候玛丽才有所行动。

“这块砖头需要搬走”,小孩子很不情愿地、磨蹭地搬走了那块砖。

再或者“你应该在第一遍铃响的时候就去洗手”,孩子也许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去洗了,但在之后的生活中又会忘却。

家长们如果不想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请你们从一开始就帮助你们的孩子形成快速的、良好的遵守命令的习惯吧!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服从,还不如不培养这种习惯呢。

我们要从一开始就明确地告知孩子,必须服从,不能让孩子做明令禁止的事情,这样我们也就不再需要绞尽脑汁地去改正孩子的坏习惯。而遵循命令的习惯形成之后,也会提高他们的自制力,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是多么重要啊!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分析孩子的承受能力,在下达命令时,可知孩子是可以完成的。而家长也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当孩子要放弃时就要鼓励孩子,或者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而要坚持帮助他们完成。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拥有了服从命令这个良好的习惯,那么让我们适当地放手吧。给他们去根据命令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自由。

孩子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依据所接受的指令来做事,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但这不都是难免的吗?孩子不能只生活在我们的无数指令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