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7500000010

第10章 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的一些女性通过接受教育,已经获得比较高的地位,她们对于事业和工作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毫无疑问,社会需要这样独立的女性。

如今,随着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良好教育,使她们有能力成为一个独立工作的职业女性。即使不是为生活所迫,她们也乐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裴斯泰洛齐认为,造物主选择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就是要让母亲对孩子付出所有的母爱。孩子天生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器官,但如何去开发利用它们,还需要母爱的引导和教育。母爱的付出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是否幸福快乐。

一个母亲能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加上她所受过的高等教育,她将会把自己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她们认为,孩子在6岁以前应该由自己教养,而不应该交给任何其他人。

她们极富责任心,把教育孩子当作是自己的重要职业,就像男人们在自己的事业上那样勤勉奋斗。

母亲会充分重视这份职业,所以她们会努力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并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而不会听信那些没有事实根据的教育方法。

赫伯特·斯宾塞说:“在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时,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

父母对于教育孩子不甚了解,导致了他们在教育上的不足。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从不认真思考如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办法。

人们想要从事制造、建筑或者驾驶司机等行业,必须经历长时期的学徒练习。那么人类的身体和心理是如此简单而容易调整的吗?如若不是,这一过程将比人的天性更为复杂,而且我们要对它进行控制将是艰难无比的,所以我们对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父母想要抚育好孩子,就要储备大量的相关知识,像生理学第一原则的知识,以及心理学基础知识等。下面所说的都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事实:

孩子的发展需要根据一定规则进行,父母在抚育孩子时必须要认真遵循这些规则,否则将导致孩子心理、生理方面发育不健全等不良后果。

只有遵循规则行事,才能让孩子发展得更加完善成熟,达到比较理想的目的。因此,那些已为人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人们,都必须认真学习这些规则。

父母常常把孩子看作是一张白纸,以为可以在上面按自己的意思来涂画。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越来越具有个性品质,到那个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干涉也会越来越少。

孩子在初期一般表现得令人奇怪,父亲的教育可能使孩子心情愉快,母亲的教育则会导致孩子的性格沉闷。这也是令大人们疑惑的地方。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就会产生自己的个性、情感,变得拥有意志力和欲望,好奇心也冷淡下来。

当孩子沉迷于自己的书籍世界中,或者乐于参加男孩子的游戏时,父母对于这样的现象就会习以为常。这时,父母的观念转变为管理负责孩子的一切生活。

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能像花儿绽放一样快乐地生活。孩子有了自立能力,父母会感到很是欣慰。孩子自主性的增强,使得父母对他们的付出也相对减少了,之后,他们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身体所需的食物。

现在我们理解了,孩子的发展能够通过自身调整来完成,父母要做的就是抚养孩子,给他们提供有利的条件,包括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无论是以书籍、课程、朋友、牛奶面包还是以母爱的形式出现。

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就是按照家长的观念来给予孩子营养、爱护和教育,然后让孩子自由地按照天性发展自身。

其实,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之时,允许孩子能自由按照天性成长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大有裨益,除非父母溺爱孩子,否则将不会产生任何消极的影响。但“放任自流”的做法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发展法则,它还很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父母的职责。

有关于孩子的事情使人劳心费力,在我们看来他们愚昧无知的言行举止,其实蕴藏着特殊的含义。父母必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才能洞察到其中的秘密。孩子自由开阔的思想里蕴含着教育的希望和方向。

以前的教育者前辈们总是谈及“家庭是国家的基本单位”。这句话其实包含很多教育理念,像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包含部分、整体决定部分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孩子是国家的财富,理应由国家抚养教育。教养孩子不只是为了父母的心愿,更重要的,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说,父母拥有对孩子的教育权,但同时也要记得,孩子是国家的财富,每个人都肩负着抚育孩子的责任。即使有些人未婚或者没有小孩,他们也同样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传统教育认为,父母在教育方面没必要面面俱到。现如今,传统教育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在这样的模式之下也培养了很多的孩子。教育家前辈们的宝贵经验,总结成一条条的至理名言流传下来,教育者们从中吸取精华,将少数格言付诸实践运用。

那么在教育领域中,科学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我们无法得知。传统教育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种种缺陷,然而这时候,新的理论还未经推广普及,于是家长只能利用目前已有的资源,再加以自己的观念改造,自主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

根据原来提到的规则,为了让孩子更乐于接受教育,不产生愤怒抗拒情绪,母亲不得不对孩子妥协。现在,孩子的人权被看得很重,尽管他们犯了错,由于道德上的观念,还是不能对他们进行惩罚。

关于儿童的一贯观点是,过多的欲望会导致犯错,对于犯错的孩子要实施体罚。孩子的食物提供要求跟他们年长一些的孩子水平一致。之前,我们总是把孩子的食欲当作是不好的欲望,往往会压制他们的想法。现如今却成为了父母为孩子提供食物的准则。

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能历经磨难的人,这是经验之谈。曾经有一个被带出去观看火把队伍的5岁小孩,他说:“如果不能经历风雨,那么我又何必远航。”在苦寒天气里,他不在乎温暖的屋子,积极进行自我锻炼。而现在的孩子却时时处在呵护之中。

在以前的教育理论中,孩子要遵循父母的期望,将努力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而现在的孩子只是从要求中获得满足和快乐,而不是履行责任。

之前,孩子是在被动教养中长大,现在,家长不得不做出妥协,让他们在自主自立中成长,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

在英国,我们很少像《法国人的家庭生活》一书中写的那样,给3岁的女儿脱衣服让她睡觉,直到她睡着了才能偷偷溜出来参加宴会。我们不能肯定是否会这样做,但这也是我们的一种倾向。

新的教育理论更加富有智慧,更加宽容,它融会了生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高度反映了我们的心理倾向。

规划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达到目标该采取的方式,二是达成目标所需的详细步骤。也就是说,要达成目标,使用的方法就是能让目标实现的观点和步骤。

我们教育孩子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应该用一种遵循自然而又简捷谨慎的方法,这个方法还需要一定的可监督性和强制性。

从教育的目的方面看,教育方法不像太阳光照的效果,自然而直接地使万物运转,它需要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

这样的意思是,父母在运用方法教育孩子时,要充分利用一切孩子身边的环境因素。运用简捷自然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孩子很容易地接受教育,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简单。

幼儿园的教育方法由具有教育资历的成年人经过思考并建立,他们运用此方式来帮助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可是一些愚昧的教育者的观点却与此相反,他们认为这也只是一种机械无知的方法。

体系比方法更简捷,它是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效果比方法要好,而且可以保障目标的实现。按照系统方式,某些发展目标可以通过遵循规则来实现。通过体系方法,我们可以学会多种课程,如速记、舞蹈、会计等,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伟大女性。

体系是人们在生活中按照形成的行为习惯、依靠某种固定方式做事的形式。如果把人类当作机器的话,教育就是使它按照一定方式来运转,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适应一个工作体系。

但教育者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积极开发他们的潜力,帮助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足。

体系是一种具有显著效果的教育方法,然而它也有不足之处,它的运用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机械化了。

我们还要知道,体系与方法不同。很多父母都认为,教育只要有了科学合理的体系就可以了,他们的培养目的往往比较单一,比如让肌肉更发达、记忆能力增强等。

这种教育观念比较狭隘,也没能正视教育上的全面发展。事实上,这也体现出人类天生的惰性,人们更乐于接受固定的安排,而不去想那些难以预料的事情。

现如今的人们,教育孩子时,已经不再关心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存在。父母往往会为了孩子的进一步发展,而尽量减少孩子的劳动,但我们认为,从长远角度看,最重要的其实是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有利于他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