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到过泰国的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到一个商店去买东西,店主会问你是不是中国人,从中国哪里来,一旦知道你来自中国大陆某个地方时,店主马上表现出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两眼放光,告诉你“我也是中国人”“我也是某某地方人”,然后操着家乡话或简单的普通话,告诉你他的祖籍在中国的什么地方,祖上哪一位先人移民到这里,到这里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等等,到后来卖东西时坚决要给你大大的优惠。这种情况反映了许多泰国华人家族都牢记着自己的家族史和移民史。
自夏商以来,中国经历了14个朝代,每个朝代都经历了从强盛到衰弱的转换过程。朝代的更换、社会动荡造成大量的人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许多人抛妻别子,远走他乡,流落海外。这些到海外发展谋生的中国人,有不少在当地定居下来,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早年被称为“华侨”,而现在都统一被称之为“华人”或“海外华人”。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人数众多的海外华人,尤其是集中在从旧金山到新加坡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据大概统计,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华人约在5000万到6000万之间。
人们都知道,泰国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国家之一。但是,泰国到底有多少华人(或华裔),这却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它之所以难回答,是因为没有所谓“华人”的标准,称那些从中国移居海外的第一代、第二代人为华人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到了第四代、第五代人,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是华人吗?而那些华人与当地人通婚生下的后代,还能算是华人吗?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没有准确的数字。一般认为,现在至少有600万泰国人是华人或者具有较纯中国血统。有人说泰国华人的数量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而有的资料甚至说,约三分之一的泰国人都具有中国血统,也就是说,泰国华人或华裔的数量多达2000多万!但不管怎么说,泰国有着人数众多的华人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那么,这些华人是什么时候来到泰国,他们又是怎样来到泰国的呢?
唐宋以前,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闭塞,中国人主要是在国内迁徙,从中原地区迁往中国的东南西北、四面八方。而到唐宋时,已有许多华人开始移居泰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一些华人来到这些地方后聚居在一起,自成村落,也有些人杂居在当地人们之间,与当地的妇女成婚,开始同当地民族融合同化。此时,华人流寓海外大约有三种原因:一是因经商该地,适应当地条件,生活待遇较好;二是中国的海商被掠夺或被强制而长留在该地;三是因避兵祸而移居海外,几乎历代都有。
元朝时期,移居泰国的华人人数有较大增长。这是因为元朝统一中国后,蒙古统治者推行了民族分化和民族压迫政策,把各民族分为四等:蒙古人为一等人;色目人为二等人;汉人为第三等人;南人为最下等的人。对这四等人的法律地位、政治待遇和经济负担都作了不同的规定,汉人和南人受到严重的军事防治、残酷的经济剥削及其他种种歧视。他们不甘忍受这种统治,纷纷逃到海外,尤其以广东、海南、福建等几个沿海省份的人最多。他们属于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也是对海外了解最多,最有机会移居海外生活的人。
明清之际,中国的社会战祸不断,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极端困苦,食不果腹,衣不保暖。到海外谋求生路的人越来越多。同时,清朝统治阶级也对人民采取不平等的民族政策,那些不愿意被满族人统治的汉族人又开始大量地移居海外。
明清时,中国统治集团在多数时间实行“海禁”。“海禁”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害怕国内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害怕人民与流落在海外的反对力量联合起来,而禁止中国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严厉的“海禁”政策。一则出于“禁濒海民私通外国”;二则“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三则强调“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清政府的“海禁”政策屡有变化。清朝初年,清政府为了消灭海外反清势力,实行“海禁”。1661年,清政府为了实行“迁海”政策,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就取消了“海禁”。可是,到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政府又推行海禁,禁止商民往南洋贸易。据《明清史料》记载,清朝时期“海禁”的主要内容为:一、禁止商船往南洋贸易;二、禁止人民造船卖与外国及贩米粮出口;三、禁止人民出海居留外国;四、允许外国商船来华贸易。
虽然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可是民间的商船从未断绝往南洋贸易。原先许多商人只是暂居海外,定期返回中国。但是,由于明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对违犯者实行严厉惩罚,很多滞留在外的中国人因害怕而不敢回国,从而开始定居国外。
虽然说自古以来就有中国人不断外流到泰国并在那里定居,但真正大批中国人旅居泰国是从近代才开始的。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西方国家打开以后,大量的西方工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无以为生。尤其是从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腐败,战乱不断,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人们此时才开始大批出洋谋生和旅居海外。这一浪潮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整整一百年。有资料说,到20世纪40年代时,估计在泰国定居的华侨人数已达200万,约占当时泰国人口的15%。
移居泰国的华人来自中国大陆的四面八方。当年“下南洋”的中国人自然都是乘船从水路走,因此早期到泰国的华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广东、福建、海南和江浙等中国南方沿海省份的人,尤其是广东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农民最多。然而,也并非所有泰国华人都来自中国沿海。中国内陆的云南省靠近泰国,也是旅泰华人来源的重要省份。
云南自古就有马帮商队跋山涉水,前往缅甸、泰国等地做生意。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有一些人居留在当地。不过,早期到泰国经商的云南人留居当地的人数不是很多。大量云南人离开故土迁居泰国的时间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1873年,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失败后,许多云南回民为了逃避清政府的迫害,纷纷逃亡国外,形成了云南人向境外迁徙的第一个高潮。他们中一部分人进入泰国北部地区,以集中定居的方式聚居在当地。至今泰国北部清迈、清莱等地还有一些被称为“秦和人”(Chin-ho)的云南回民移民村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支溃败的原国民党军队残部和他们的家属又构成一股“难民”潮,从云南大批逃到境外,先后共有数千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进入了泰缅边境泰国一侧的山区,形成了中国人大批进入泰国的第二次浪潮。进入泰国后,这些国民党军残部及家属中的大部分人被允许移居到清迈和清莱两府的边远地区居住,也就是著名的泰、缅、老三国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据有关资料说,这些“前国军官兵”及其子女、再加上少量其他来源的华人,总人数现在已有近7万人。他们中大部分先后都加入了泰国国籍,也成了泰国华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