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泰国人
10616600000024

第24章 彬彬有礼说泰人

“萨瓦蒂”合十礼泰国人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是合掌躬首向对方致礼。“合掌”时相互问候“萨瓦蒂,卡”(女性用)或“萨瓦蒂,卡叻”(男性用)。“萨瓦蒂”一词源自古印度梵语,基本意思是“如意”,但其词义也可随境而异,随情而变。如早晨,可理解为“早安”“您好”;晚上,可理解为“晚安”;告别时可理解为“再见”“走好”。而泰语“卡”或“卡叻”为敬语。

合十礼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泰国后成为佛教徒之间的一种礼节。后来,合十礼扩大到了人民大众,成为泰国最为普遍的礼节。对不同地位、性别的人来说,行合十礼的姿势有细小的差别。小辈遇见长辈,两手相合,十指伸直,高举至前额。两拇指靠近鼻尖,身子略躬,头微低。长辈还礼时,双手合十,举至胸前即可。平辈之间相见,两掌合十,两拇指靠近下巴。女子行礼时,还需把右腿略向前跨一步,两腿自然微曲。

外国人到了泰国,一般很少先做合十礼的,但不还礼是不礼貌的。在泰国,当别人向你行合十礼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便会被认为是失礼,“合十”后,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泰国人在表示感谢或遇到困窘请人原谅时,也作合十姿势。所以,当你见到他们向佛像和圣地双手合十,不要感到惊奇。当你问候佣人、街上小贩或劳工们时,不要行合十礼,那样会使他们尴尬并认为你滑稽可笑。

“跪拜礼”跪拜礼是最高的礼节,有人称“顶礼膜拜”“五体投地”。所谓五体投地,指两肘、两膝和头着地,这是跪拜礼的基本要领。

在泰国,孩子剃度出家时就要向他们的父母行跪拜礼。在这个佛教盛行的国家里,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好比佛教中的罗汉,所以对父母的膜拜与对佛像的膜拜姿势是相同的。男子跪拜时,两膝下跪,脚掌立起与地面垂直,身子坐在两脚跟上,上身挺直。两手举至胸前,行合十礼。接着两手掌合十,高举至额前,两拇指靠近额际,头略低。此后,两手放下,手掌自然分开贴地,身子下躬,两肘着地,紧靠膝盖。前额慢慢向两手掌间的地面处触地,称为“一拜”。按上述动作重复两次,共三次,称“三拜”。拜后起立。两手做合十礼,两拇指靠近眉际,头微低,结束跪拜。女子跪拜时,与男子不同之处在于女子跪下时,两脚背稍有相叠而贴地。

此外,泰国人还向他们尊重的显要贵人行跪拜礼,但跪拜姿势则与上述有较大的差别。下跪时,男女都要叠腿侧坐,然后两手掌合十举至脸前,两拇指靠近鼻尖。下拜时,两肘、两手掌、前额都不着地,而是两手保持合十状。拜后,身子直起,两手合十不变。起立,两手自然放下,跪拜结束。

“花”与生活泰人爱花,马路、街头到处都可以看到买花、卖花者。家庭、公司或机关之内,也常有鲜花装饰点缀。此外,喜庆节日、佛教仪式也离不开花。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离之物。

泰国,挂戴花环与花串是一种礼节。花环、花串多用茉莉花、玉兰花、白蚕花的花朵、花蕾做成,分为三种类型:手戴花环、颈挂花串、悬挂花串。手戴花环和颈挂花串,都表示吉祥。而颈挂花串使用较多,表示的意义也较为丰富,如尊敬、欢迎等。悬挂花串,是泰国历史悠久的一项民族手工艺品,早在素可泰时期就已流行,现已发展成为泰国一大民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泰国妃子、宫女、王族创作了各式各样的悬挂花环,使这一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当今,悬挂花串受到了泰国艺术厅和教育部的重视与推广,每逢王家仪式、佛教节日、庆祝会、国际会议、个人吉庆喜事、丧事,都可以看到悬挂的各种花串。悬挂花串的制作材料主要是各种花卉,如蔷薇花、玉兰花、菊花等,其辅助材料也很多,如木片、布片、动物羽毛等。悬挂花串大多挂在门、墙、天花板以及比赛用舟的船头上,以示吉祥。

与泰人交往泰人称呼一般叫第一个名字,而不是最后一个。名字前一般冠以一个词“Khun”(昆),是个敬词。如,西帕差·克里斯娜妈拉,可被称为昆·西帕差。泰国人由于姓名较长,甚至泰国人念起来也费劲,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易读的小名。如“兔子”、“猪”或“胖子”。小名前也要冠以尊敬的“昆”。比如说昆傣,就是兔先生或兔夫人;昆莫,就是猪先生或猪夫人的意思。这些小名在一般场合像公司、企业中都能用。

泰国人很乐意与人交谈,对他们讲泰语会得到积极的反应。与泰国人交谈,最好的话题是泰国食品、气候和良好的印象。泰国人常常好问旅游者对泰国的观感。他们喜欢有礼貌的回答。避免谈论的话题有:政治、腐化、王室成员。如果泰国人想谈论这些问题,可听他们讲。泰国人即使是朋友之间也不喜欢谈论个人问题。在西方,有些问题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如“你多大了?你挣多少钱?你的表值多少钱?”等,但泰国人认为这是很普通的话题。泰国人以这种问题来测定有关社会地位,从而他们能正确地遵守社会的礼仪规则。如果不愿回答,可以含糊回答或微笑。泰国人还很会奉承人,你说些泰语,他们就夸你“更”,意为“棒极了”,但你不要当真。

泰人讨厌孤独,他们大都对外国人偶尔需要静处的要求感到困惑。泰人喜欢与朋友聚会,出席宴会或在节日里,你要是独处,会被说成是“迈撒奴”,意思是“没乐趣”。同样,公司上班族为避免“没乐趣”,一定要聊聊天或是相互传递点小吃来调剂调剂。

尊敬皇室、敬重佛法泰国人对皇室有着无限崇敬的感情,这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泰国人民普遍热爱当今国王普密蓬。在泰国处处可以见到国王和王室的人像,像硬币、日历、挂画等。在泰人家中,常把普密蓬国王与诗丽吉王后的照片挂在厅堂里,因为国王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恩赐财物,救济贫穷的失学儿童和受灾民众,所以在人民心中普密蓬国王已不是过去神化了的君主,而是一位更接近人民的明君。泰国人对王室非常敬重,对王室制度的任何蔑视都会使他们不满。例如在电影院里,电影开始前放皇家之歌时观众会全体起立敬听,这时如有说怪话或是不起立者马上就会遭到泰国人的怒视甚至敲打。

泰人第二敬重的是佛教。泰国人拜佛可谓虔诚之至。人们走过佛堂或佛龛,都要停下脚步,向佛像双手行合十礼。即使在水上人家的船舱里,也能看到小巧玲珑的佛龛。不少汽车司机,驱车经过露天大佛或著名佛寺佛龛时,也习惯性地放慢车速,恭敬地向佛像合十礼拜。目前全国95%的人信奉佛教,人们把它视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如果对佛像、寺庙或和尚不敬,那你将面临不快。对旅游者来说,有些冒犯可能是无意的,为照相爬到佛像上去,这些都是不对的,游客应处处小心为妙;进庙前要脱鞋,服饰要得体,举止要礼貌。参观寺庙时男女都应穿长裤,而不穿短裤。泰国的大寺庙对不修边幅的人或衣着不雅者拒绝入内。和尚们遵守贞洁礼,他们是不允许与妇女接触的,甚至他们的母亲也不行。因此,当和尚在附近时,妇女应主动避让,以免无意碰到他们的身体。

神圣的头对泰国人来说,头是智慧的源泉,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孩子的头只允许国王、父母或高僧抚摸。理发师在理发前,先要说声“对不起”之类的话后才开始理发。当一人向另一人传递东西时,切勿越过他人的头顶传递。泰人之所以如此敬重头,是因为他们认为头颅的天灵盖是灵魂出入的地方,所以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之处。它是泰人原始信仰灵魂崇拜的一种沿袭。与此相对,泰人认为脚则是不洁之物。因为泰国气候常年如夏,古代泰人都习惯光脚行走,所以脚被认为是最脏的。当你与泰国朋友围坐一起时,切勿把脚底翘起对准任何人。这是一种侮辱性的举动,意为把人踩在脚下。用脚指东西更为失礼,而用脚踢门,则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同样,在递送物品给人时,要用右手,而不要用左手。因为古时,左手是用来干便后擦洗屁股等脏活的,所以它也是肮脏的,用左手递物是一种鄙视人的举动。

做客泰人家在会客方面,泰国人喜欢事先约定时间,不约而至的客人一般不受欢迎。通常泰国人很少设家宴款待客人,除非很知交的朋友。外国人到泰国,接到邀请应依邀参加,否则对方会认为你瞧不起他。在泰国人看来,守时是礼貌的标志。无论是社交还是谈生意,泰国人都比较遵守时间。如果作为主人,他们会尽量早地先客人一步到达约会地点,迎接客人的光临。

到泰人家做客,在进门前要脱鞋,即便主人请你穿着,为了表示礼貌,还是脱下。进门时不能踩门槛,泰人认为门槛是精灵居住之处。一般访问一个家庭不需要带礼品,但送给主人水果、花卉或糕点也会被主人欣然接受。给泰国人送礼,最好选用有包装的食物、糖果等,并以右手递给受礼者。泰国人一般没有当面打开礼品的习惯。如果泰国人送你一礼品,在接受礼品前应先合十向他们表示感谢。除非对方要你打开,否则不要这样做。进屋后,如果主人坐在地板上,客人要照样行事。脚不要交叉,把腿卷屈在身体下面,不要露出脚底。如果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里,不要刻意赞美家中的婴孩,因为泰国人认为这种赞美会引起鬼怪对婴孩的注意。用餐后,只有在你看到主人家中没有佣人时,才提出帮助整理厨房。离开时间不应晚于晚上10点。

四婚丧风俗

淳朴的自由恋爱泰国青年男女到了十五、六岁以后就可以自由的选择对象。如果女方的家庭贫穷,或者家里需要人,她们在20岁以前就可以结婚,男子则在20岁和24岁之间结婚,单身汉和老处女非常少。

泰人传统的恋爱和婚姻方式有着古代居民淳朴自由的风气。每当夜幕降临,在姑娘家的走廊上,男青年们成群地前来求婚。当其中一个男青年被姑娘看中,这个男青年的朋友们,每晚还是照样陪着他来,然后才一个个地溜走,留下这对情侣。在求婚的初期,男青年和姑娘对唱情歌,背诵情诗,互相交换礼物和互倾衷肠,父母丝毫不加干涉。古老的情歌和情诗曾经是泰族求婚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现在正被由曼谷传来的现代情歌所代替。在泰北农村,至今仍留有试婚的习俗。姑娘所看中的对象,一旦获得父母的同意,求婚者就可以在姑娘的房间开始与姑娘同居,不过求婚者既不把个人的财物搬过来,也不在姑娘家吃饭。在同居一段时间后,这对青年可以宣称他们不愿意结婚。这时,男青年则停止去姑娘家,姑娘也不会遭到任何的道德非议,可以继续接受其他青年的求爱。若是被看中的男青年已把自己的东西搬到姑娘家里,在姑娘家吃住,只有在这时人们才算承认他俩正式结婚。

婚嫁习俗在泰国农村文化里,没有结婚的宗教仪式,在村社看来,一对男女青年同居这个事实本身,就是结婚的证据。根据习惯,新娘的母亲要通过一个熟悉两家的媒人,向新郎家送槟榔、蜡烛和香。如果新郎的父母也赞成这门婚事,反过来他们也向新娘家送礼品。这种礼物作为抚慰“屋神”献给男青年的房屋,因为房屋失去了一个成员。对村社来说,这种互送礼物,便意味着两家已经满意这种婚姻。

富裕家庭在他们的子女结婚前,要举行异常繁缛的结婚典礼。男青年并不立即同自己的未婚妻同居,却要由男家派一个媒人到姑娘家,请求女家同意这门婚事。媒人一般年龄较大,有一定威望,便于婚变时作为法律上的见证人。媒人还要善于辞令,懂得礼节。说亲的日子也不能随便选择,必须是黄道吉日。媒人到了女方家,见过女方父母,便言辞婉转地开始说亲,如说“听说贵府有优良瓜种,要想取些回去播种”,等等。一般女方家长对来提亲的媒人都要求有一段时间考虑,以便听取亲友的意见。女方家长还要把男方的生辰八字拿去征求占星家的意见,看是否和自己女儿的生辰八字相合,一起生活能否幸福。如果经考虑,女方家长不同意,就会提出种种借口,婉言谢绝。如果女方家长满意,就准备定亲。到了结婚那一天,亲友们都聚集在新娘的房子里,要由参加婚礼的村落老人为青年夫妻拴线,在客人们嬉笑、歌唱和跳舞中,把新婚夫妻领进洞房。各家在婚后的两三天赠送礼物,礼物通常是包括供给青年夫妻使用的金钱和财产。如果这对夫妻不住在姑娘家里,要另立自己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就要分给一小部分财产,财产一般是土地和耕畜。在结婚时,由新郎或新郎的家庭向姑娘的父母送少量的金钱,作为“母亲的奶钱”。

正式结婚后的男青年要在姑娘的父母家里居住一段时间,然后夫妻才可以搬到丈夫新盖的房子里或搬到丈夫的家里。在泰北,如果家里仅有一个女儿,那么女婿就要永久成为岳父母家中的成员,由女儿和女婿继承财产。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女儿,先是大女儿和大女婿留在姑娘的父母家里,等到第二个女儿结婚时,大女儿和大女婿才到别处另盖新居,家庭的房屋和宅地通常由小女儿和女婿继承。女婿在妻的家里,常被当作一个附加的男成员而受到优待。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某一家庭当其妹妹一旦结婚,哥哥和嫂嫂就要搬到别处去另立家庭。妻居住婚是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残余表现。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保持在泰国农村。

泰国人结婚自由,离婚也很容易,只要通过夫妻双方的同意就算有效。当夫妻离异时,夫妻各自带走他们结婚时带来的财物。婚后共同占有的财产,一般是平分。孩子则跟随他们的母亲,由母亲和母亲的家庭来抚养,丈夫则回到自己父母家里。

人生归宿——火葬在泰国,人死后立即就要由家人洗尸体,同时准备好供亲友擦尸体用的圣水。要为死者穿上清洁的衣服,老人一般是穿白色的衣服,把尸体放在席上或床上,并且用白布把尸体裹起来,不过要让左手伸出来,以便亲友向左手滴圣水,接受佛教僧侣的祈祷。在较早时期,一些农村地区的人死后,家人就以嚎啕大哭的方式通知近邻;但是在今天则由家人向村长、医生和主祭人报告死亡,和尚当天来到家里为死者念经祈祷。

泰人死后,不管举行什么仪式、尸体停放在何处,死者的头一定要朝西。关于死者头朝西,民间流传着如下的传说:婆罗门教湿婆神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帕劈克内,一个叫帕奇那。一天,湿婆神为两个儿子举行剃发礼,但忘了邀请火神帕昂卡。帕昂卡十分不悦,误以为湿婆神瞧不起自己。于是他施展法力,用剃头刀把湿婆神的两个儿子的头割下,丢到河里。湿婆神为救儿子,派天神下凡,并嘱咐说,凡头向西而卧的人或兽的头皆可。天神下凡后,发现有两只大象的头朝西而卧,便将两只大象的头割下,呈献给湿婆神。由于这两头象都是独牙象,所以湿婆神的两个儿子都是独牙象头。自这个故事流传后,人们睡觉时,头都不敢朝西而卧,怕被割去。惟有死人的头才朝西而卧。

火葬是泰国长期以来的传统葬礼,仪式繁杂,且有地区差异。按照佛教的宗教仪式,一般是在人死后第三天的早上举行火葬。来客将少量的礼钱塞进一种花制的锥形物里或者包成精巧的小包带来,作为死者家属举办葬礼的经费。一些家庭在接受这些礼钱时,还大致地登记一下各家的捐助数目,以便以后酬答这种对葬礼的捐助。在火葬这天的早上,亲友们一大早就集合起来,预备好抬棺材用的架子和华盖,同时架设火葬堆。早饭后,一群和尚由寺院来到死者家,为死者举行最后一次的宗教仪式。这时将棺材从房里抬出,并要罩上精心准备的竹华盖。从前认为由正门和楼梯抬出棺材不吉利,这样将会使死者的灵魂变成恶鬼,并且能找到回房的道路,因此通常从窗户或者砍开的墙洞抬出棺材。尽管这种古老的风俗已经不再存在,偶尔地还可以看到这种风俗的现代遗风。和尚率领着送葬的队伍,由六至八个男子抬着上面装饰有华丽的竹华盖的棺材,其他的送葬者则跟随在队伍的后面。火葬场通常是一块和村落有一定距离而又不使用的土地,用木块搭一个六层或者多于六层的倒置金字塔,在人口稠密的泰中三角洲地区,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地点可用,所以火葬场就在寺院的旁边。从竹华盖里抬出棺材,放在火葬堆的顶上开始焚化。和尚一边念祈祷经,一边把青椰子水倒在附近的土地上,以保佑死者能重新降生在肥美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