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泰国人
10616600000016

第16章 普密蓬国王和王室成员

1992年5月20日,全世界都从电视上看到了这样的镜头:泰国发生全国性政治动乱,支持和反对军人政府的两派连续三天发生流血冲突,导致5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最后国王普密蓬紧急召见军政府总理素金达和反对党领导人占隆,当时这两个不共戴天的政坛死敌都跪伏在国王脚下,在电视现场直播下垂首聆听国王的教诲。普密蓬国王要求他们以大局为重,立即结束对抗,并指出了如何使国家和人民生活恢复正常的道路。此后,奇迹发生了,街头残杀生命的暴力行动停止了,紧张的局势缓和下来了。随后政治危机结束,全国举行了新的大选,泰国又回到了和平安宁的道路上。

在这个民主化潮流浩浩荡荡、现代化进程一日千里的世界上,外国人很难想象泰国人民对他们现在的君主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的敬重之情有多深,也很难理解国王的影响力有多大。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或许会以为这是当局人为的宣传,但是泰国人民并不认为他们的国王是只会出席庆典仪式装点门面的君主。他们之所以对他充满崇敬之情,是因为这位国王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曾多次凭借个人的强硬个性和巨大的影响力使国家转危为安,为泰国人民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精神寄托。

一、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普密蓬·阿杜德国王即曼谷王朝拉玛九世,1927年12月5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是迄今为止惟一出生在美国的泰国国王。他是拉玛五世之孙,拉玛八世之弟。

普密蓬国王的父亲玛希敦亲王是拉玛五世的小儿子,是泰国现代医学的创始人,因杰出的医学成就被尊称为泰国“现代医学之父”。普密蓬的母亲诗纳卡琳王太后,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自幼丧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曼谷诗里叻医学院助产科,获政府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深造,与正在美国攻读医学的玛希敦亲王相识、相爱成婚。他们育有两子一女。普密蓬两岁时父亲去世,幼年在曼谷小学读书学习。1932年诗纳卡琳王太后携普密蓬姐弟赴瑞士洛桑居住。诗纳卡琳王太后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呕心沥血地教育三个儿女,希望他们成为体魄强健,遵纪守时,有学识有教养之人。普密蓬中学毕业后在瑞士洛桑大学读理科,1946年6月9日拉玛八世突告驾崩,因先王无嗣,年仅19岁的普密蓬按王位继承法规定登基继承大统,称拉玛九世。

为了完成学业,在举行过非正式的登基仪式后两个月,普密蓬仍按计划返回洛桑大学学习,但放弃了过去所学的工程学专业,改学社会学专业。他选修了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等专业课程,为将来亲政后更好地治理国家做准备。除此以外,普密蓬国王还选修了语言学、英语、法语、德语和拉丁语等多种外语。在洛桑学习期间,他不仅对木工、音乐、开汽车有浓厚的兴趣,还喜欢冬天上山滑雪,并利用假期到附近及意大利、法国等地参观游览。1950年他正式加冕成为国王。

普密蓬国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国王。他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能讲7种欧洲语言,还是一位出众的画家和摄影家,作品常在全国艺展上展出,并有自己的画集出版,被誉为“没有师承、独具一格”的画家。他爱好体育运动,除了羽毛球外,曾经对高速驾车很感兴趣,他曾设计过两艘新型竞赛快艇,在亚洲和中南半岛运动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国王在音乐方面也很有天赋,能演奏8种乐器,如钢琴、单簧管、萨克斯管等;他还同各大学学生或有名的管弦乐队同台演出。他曾获奥地利音乐学院博士学位,亲手撰写了泰国国歌《天降甘霖》,还作有《雨丝》、《蓝色之夜》和《黄昏》等乐曲。

普密蓬国王对国家的影响是十分重大而可贵的,他是一盏道德权威的灯塔,是泰国艰难岁月的领路人。多年来,正是由于国王的领导,泰国才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顺利发展,即使遇到某些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也能较快地得到解决。

普密蓬国王经历了泰国15次立宪,17次军事政变和21任总理,因而他非常重视泰国国内的稳定,深知只有政局稳定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在国内政局出现不稳定因素时,普密蓬国王往往凭借自己无上的道德尊严和权力,很快就能使局势转危为安。这也反映了国王对泰国政治的重要影响。1973年10月,泰国爆发了现代史上规模空前的群众反政府示威,军警向群众开枪,打死打伤大批学生和群众,导致泰国政局激烈动荡。在这个关键时刻,国王召见他侬、巴博及其内阁成员,要求他侬、巴博等人离国,于是他侬—巴博军人政权也随之垮台。1981年4月,一伙“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扣留了炳·廷素拉暖总理,国王巧妙地召见了炳总理,并与他一起前往东北部第二军区辖区,第二军区立即组织力量反击,政变很快被镇压而失败。在1992年的政治动乱中,普密蓬国王再次成功地化解了总理大臣素金达与其头号政敌正义力量党领袖占隆之间的政治危机。这成为泰国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宣告近20年来泰国政治史上历时最长的危机结束。

普密蓬国王自1946年登基至今,已在位半个多世纪,是泰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爱民如子,体察民疾,圣泽广被,仁政伟大。数十年来,他以超人的智慧,坚定的决心,不屈不挠的毅力和无上的道德力量,把全国经济地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背景不同的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为泰国的民主自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二、“农业国王”

或许由于国王的名字“普密蓬·阿杜德”的意思是“土地的力量,无上的权力”,他本人对农业问题就很感兴趣,十分重视泰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特别关心那些生活在比较困难地区的人民,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国王规定每年5月8日为“农民节”。这天,他要亲自发表文告,号召全国人民重视农业。国王重视农业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身体力行,事必躬亲。人们常能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国王手持文件夹深入农村了解情况,慰问群众的感人情景。他还身体力行,在曼谷王宫内亲自创办了牛奶厂,种植了试验田;在普吉府吉拉达宫南侧倡导并亲自捐资设立王家开发项目,开辟示范林区和水稻试验田,开展中小型农业科研试验,为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增加他们的收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普密蓬国王还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每年都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到边远、贫困地区巡视,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政府拨给王室的经费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卫生、水利和救灾服务。国王的勤政爱民使他赢得了“泰国最勤奋的人”的赞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69年,他就倡导制定了“国王扶贫计划”,并在清迈建立了他的扶贫点。该扶贫点建立后不断扩大扶贫规模和范围,现已扩大到清迈、清莱、难府、喃奔、夜丰颂和帕夭等6个府的山民,扶贫区域涵盖260多个村庄,其中住着泰、苗、瑶等民族,共13700多个农户,68000多人。这个扶贫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当地山民建立稳定的定居点,鼓励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以取代鸦片,增加山民的收入以及保护自然资源。

1992年3月,国王捐赠50万泰铢建立“国王扶贫计划基金”,还亲自担任名誉会长,以此配合政府乡村开发计划。国王的这项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扶贫地区90%以上的山民有了稳定的定居点,刀耕火种以及种植鸦片的现象基本得到根除,山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由于国王为泰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不仅在国内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爱戴,而且在国际社会上也受到广泛称赞,并获得了菲律宾颁发的麦格赛国际奖。多年来,国王的足迹遍布泰国各府,以他的名义推行的经济发展计划达上千项,其中大部分与农业发展有关。许多著名的水利设施都以国王和王后的名字命名,有的媒体甚至干脆将他称为“农业国王”。国王对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赞许,几乎家家户户都挂有国王和王后的肖像,把他们当作神一样来崇奉。

但在一般的泰国人民心中,普密蓬并不是一位神圣化了的君主,而是民主制度下全体人民的好国王。人们普遍认为他的功劳是建立了在过去10多年中使泰国经济走向繁荣、政治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作为泰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盛世明君,普密蓬于1987年5月5日被泰国人民尊称为“普密蓬大帝”。为纪念普密蓬登基执政,泰国政府还规定5月5日为加冕纪念日,也是法定假日。在这一天,泰国举国同庆,表达人民对国王的敬仰、感激之情和美好祝愿。泰国政府高级官员还直接到大王宫王家佛堂向国王陛下致敬。

三、国王与王后的爱情故事

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着迷。在泰国王室中这样的故事为数不少,然而其中最令人艳羡的当数当今的普密蓬国王与王后诗丽吉的爱情故事了。这个故事在泰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故事的开始很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的翻版:美丽羞涩的少女神奇般地在充满浪漫情调的著名大都市与年轻英俊的国王相遇,几经周折后,爱情的力量最终战胜了一切。从此一对彼此相爱的恋人幸福地走到了一起。但这个故事比一般童话更为精彩之处在于,这对恋人不仅相互恩爱了半个多世纪,而且还把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为自己的臣民造福的崇高事业。那位美丽而羞涩的少女最终成为了伟大的王后和臣民爱戴的一国之母。

故事发生在50多年前的巴黎。诗丽吉·吉滴耶功出生于一个王族家庭,年轻漂亮,才华横溢。诗丽吉的父亲时任泰国驻法国大使,15岁的女儿也随父亲生活在巴黎,正在学习钢琴。1948年初的一天,大使接到一个消息,登基不久的国王要从瑞士来巴黎买车。能在异域他乡亲自接待自己的国王,大使当然高兴。但比他更为兴奋的是他那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儿——有哪个少女不想见一见年轻英俊的国王呢?

但是,当约定时间过了很久后,一向守时的国王却还没出现。原来,他的汽车在路上抛了锚。因此,普密蓬国王对诗丽吉的第一印象是“一张由于疲惫而显得并不十分高兴的脸”。多年后,国王回忆道,当时诗丽吉“拉长着脸,晃着脚,等着觐见”。王后辩解道:“我当时拉长着脸,是因为小孩不能和国王同桌进餐,只有大人才有资格和国王同桌就餐。”

按皇家惯例,国王登基之后,应按旧制选一位适合的妃女,以作将来册封皇后的准备。当时王室集了数十位身份地位相当的人选名单,其中包括众多的皇室宗亲和贵族之后,奏呈国王定裁,希望他尽早决定合适的王后人选,可是名单中没有一人能打动国王的心。就在普密蓬告诉母亲(诗纳卡琳王太后)他要到法国买车时,母亲提醒他留意一下出身贵族大使之家的诗丽吉。到了巴黎后,国王见到诗丽吉后给母亲打了电话:“我见到她了,她很可爱。”诗丽吉以她的美貌和才气深深地吸引了年轻的国王。

那次,国王对在巴黎看到的车都不太满意。所以,后来诗丽吉一家便多了接待国王的机会,国王每次呆的时间都会比上一次长一些。年轻的国王喜爱音乐,与有着相当音乐天赋的诗丽吉交谈甚欢,彼此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双方感情日益深厚。

1948年10月4日国王不幸出了车祸,他的头部、脸和右眼都受了伤,被送到洛桑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诗丽吉被紧急召到医院照顾国王。国王从一段时间的昏迷中醒来后告诉一位前去看望他的泰国政府官员,他只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就是诗丽吉。

两人的感情日臻成熟。1949年7月18日,普密蓬国王正式向诗丽吉求婚。国王的母亲也向诗丽吉的父亲提出自己的儿子想娶他的女儿,大使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一请求。次日上午10点,据推算是一个吉祥时辰,22岁的普密蓬国王与17岁的诗丽吉在瑞士洛桑温莎酒店举行了简单而充满浪漫气氛的订婚仪式。国王亲自向外界公开了订婚的消息后,泰国举国上下无不感到惊喜万分。

1950年2月23日普密蓬返回曼谷,当御船抵达曼谷时,上万民众热烈恭迎圣驾。这也是泰国民众首次见到端庄美丽的泰国未婚皇后。3月18日国王举行了登基大典。4月28日,普密蓬国王正式迎娶诗丽吉。婚礼按泰国的传统仪式在金碧辉煌的大王宫举行,国王身穿洁白的礼服,王后诗丽吉身着白色丝绸传统服装,斜披粉红肩带,共同礼拜皇室长辈。国王和王后在众多政府行政官员和皇室宗亲的见证下,按民法在婚姻登记册上庄严签字。双方宗亲长辈相继进行传统的洒水祝福仪式,并为新人额前点上吉祥金粉。典礼结束后,他们到泰国南部海滨城市华欣度了一个短暂的蜜月。5月5日普密蓬正式加冕为国王,并于当日册封诗丽吉为王后。普密蓬国王从此也正式开始亲政,治理国家。

几乎所有的泰国人都立刻爱上了这位美丽、羞涩、迷人、温柔的王后。但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们发现这位虔诚信佛的王后还有更多值得他们爱戴和敬仰的品质。50多年来,王后用自己无限的爱心、智慧和善举证明了自己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王后。她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跟随国王到最贫困的东北部地区视察的王后,数十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全国各个角落。她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救困扶贫,关心百姓疾苦,举办过许多慈善活动,并亲任泰国红十字会会长。她热心妇女工作,赞助成立泰国全国妇女理事会。

诗丽吉王后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其中最为人们所称颂的是她为帮助贫苦农民脱贫致富而设立的“支持基金会”。该基金会于1976年成立,旨在帮助贫穷的农民通过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来增加收入,鼓励农民自给自足,实现经济上的独立,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发展泰国传统手工艺,振兴农村经济,减轻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压力。据说,该基金会的创办源于一句古训:“给人一条鱼,他可吃一天;教会他捕鱼,他能吃一生”。而这条“鱼”就是传统手工艺品。王后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传统手工艺,特别是织布、木雕和制陶。农民把生产出来的手工艺品卖给基金会在全国的分支机构。诗丽吉王后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泰国人民的敬重和爱戴,泰国人把王后诞生之日8月12日定为母亲节。

普密蓬国王和诗丽吉王后婚后育有一子三女,即哇集拉隆功王储、乌汶叻公主、诗琳通公主和朱拉蓬公主。国王和王后忠贞不渝的感情,也成为泰国民众的楷模和典范。

四、王储和公主

哇集拉隆功是普密蓬国王和诗丽吉王后惟一的儿子,生于1952年7月28日。1972年被正式册封为王储,有权继承泰国王位。

王储对军事很感兴趣,十分关心泰国军队的建设。他在国内完成了中等教育后,于1966年留学英国;1970年到澳大利亚学习军事。1971年王储被晋升为中尉,次年升为陆、海、空上校。1972年到1978年,哇集拉隆功王储先后到澳大利亚和美国接受军事训练以及学习飞行技术和军事理论。目前,王储担任泰国王家陆军上校、王家禁卫军第一师禁卫团团长以及特战部队第一特别师第一特别团团长。王储为泰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泰国军队官兵的信任和爱戴。

哇集拉隆功王储喜欢诗歌和足球运动。他还经常代表国王出席一些重要的国事活动和庆典,协助国王处理日常事务。他代表普密蓬国王多次访问过中国,为泰中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王的大女儿乌汶叻公主生于1951年4月5日,在泰国接受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她毕业后与美国人彼特·詹逊结婚,并移居美国。婚后育有三个子女。1999年2月乌汶叻公主离开了寡情的丈夫,携子女回到泰国。

诗琳通公主是国王和王后的次女,生于1956年4月2日。1979年12月5日,她被封为女王储,封号为“暹罗王朝玛哈却克里荣耀贤德水晶公主”,有权继承王位。在三位公主中,诗琳通是惟一被封为女王储的公主,也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嗣位公主,因而有“加冠公主”之称。

朱拉蓬公主是普密蓬国王和诗丽吉王后的小公主,生于1957年7月4日。在德国、日本等国留过学。获得过化学学士、生物化学博士等学位。现在玛希敦大学从事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她博学多才,在生物化学、医学等方面取得过杰出成就。喜欢音乐,举办过个人音乐会。她曾与姐姐诗琳通公主一起访问过中国,为泰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过贡献。

朱拉蓬公主在泰国被称为“科学家公主”。1979年,她以第一名金奖的成绩获得泰国农业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1985年荣获泰国玛希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87年在德国UIM大学获得博士后学位。此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学习了7年的病毒学和癌症学,她在病毒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科学家的承认。此外,公主还建立了“朱拉蓬研究院”,旨在培养泰国科学家和提高泰国的研究水平,追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由于公主的卓越成就,1986年,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她“爱因斯坦金奖”。2002年,她还获得美国“环境学会”颁发的“EMS-Hollaender”国际成就奖。

朱拉蓬公主不仅是有名的科学家,同时还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她擅长歌唱,演奏钢琴,古筝等乐器。公主从5岁起就开始学习钢琴,学习期间曾多次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钢琴。2001年8月,在“中泰一家亲”歌舞表演会上公主首次演奏古筝。2002年7月,公主与泰国海军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了古筝独奏表演会。2002年8月,她与中国的北京、上海、西安三地交响乐团合作,表演古筝独奏,为加强泰中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歌唱方面,公主凭着动听的嗓音,赢得了泰国人民的喜爱。1977年底与泰国海军学校“三锚”国际乐团合作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唱片《试爱》,所得收入全部捐给了“塞斋泰”基金会。此后公主还创作了许多个人专辑,如:《缎帝》,《浮木》以及《咫尺天涯》等。公主优越的音乐才能毫不亚于她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不愧是全泰国人民的骄傲。

朱拉蓬公主1982年1月与平民威拉育·滴亚沙林结婚,按规定应辞去公主爵衔,但是国王认为她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无须辞衔。

王姐甘拉雅妮塔娜公主是普密蓬国王的姐姐,精通法语,曾在大学教授过法语。自1985年起也多次访问过中国。

五、热爱中国文化的诗琳通公主

诗琳通公主端庄贤淑,平易近人,体恤百姓,关心人民疾苦。她经常跟随国王和王后到泰国各地巡视,协助普密蓬国王开展许多慈善活动,并亲自兼任泰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她还多次代表国王出席重要的国事活动和仪式。公主身兼数职,既参与处理王室事务,又主持某些机构的日常工作;还代表国王和王后接见外宾,出席会议。她抱负远大,勤政爱民,日理万机,受到举国上下的称赞。

公主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爱好文学、音乐、书法和绘画,精通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梵文、巴利文和柬埔寨文等多门外文,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作家和外交家,享有“泰国第一才女”的美称。她从小勤奋好学,曾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泰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一流高等学府,也是世界名牌大学的朱拉隆功国立大学,在文学院文史系主修历史。曾获朱拉隆功大学语言博士学位、考古学硕士学位、艺术大学硕士学位。现任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清迈大学、宋卡大学和朱拉隆功王家军事学院等学校的兼职教授。

诗琳通公主现已逾不惑之年,但还待字闺中,云英未嫁。热心之人自然关心她的婚事。她说:“一个人怎能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婚事呢?”1985年9月公主出访新加坡时曾对《联合早报》、《海峡时报》等媒体谈到她的婚事,她诙谐地说:“我并没有刻意去找对象,也没有不去找。一般来说,女人结婚是为了找个依靠,寻求安全感。我有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与我作伴,更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占据我的思维,所以我不但不感到寂寞,相反我感到生活非常充实。我很有安全感,因此目前我不觉得有结婚的必要。”公主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深受泰国人民的尊敬。泰国的老百姓称她为“我们的公主”。“诗琳通”一词在泰语中是“掌上明珠”的意思,诗琳通公主不仅是泰国王室的“掌上明珠”,而且也是泰国全国人民的“掌上明珠”。

诗琳通公主热爱中国,对中国怀有十分真诚友好的感情。她对中国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酷爱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她的中文造诣很高,令人惊羡。她现在的中文水平已达到能够读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能用中文作诗的程度,这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公主无论对中国历史、文学、诗词、音乐、书法、绘画等都有很高的令人惊羡的造诣。

她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无论是出访中国还是在泰国接见中方官员,或是出席国际会议,她都可以用自己所学的中文进行交流。她非常喜欢中国古诗,并能用中文作诗。在1981年首次访华时,曾用中文题赠中国政府一首七言诗:

泰中自古是近邻,两国人民友谊情。

今后往来更密切,传统关系更昌明。

另外,公主还把许多中国诗词翻译成法文、英文和泰文。她翻译的中国古诗达100多首,是把中国诗翻译成泰文数量最多的翻译家。1998年5月,泰国法政大学从诗琳通公主翻译的诗词中精选出泰国读者熟悉的34首予以出版。诗琳通公主将这本译诗集命名为《琢玉诗词》,“琢玉”一词在泰语里是晶莹透明或清澈可鉴之意,她之所以将书名命名为“琢玉”也是想借用中国古代成语“精雕细琢”和“玉不琢不成器”的典故。公主擅长中国书画,能画中国的山水画。她还刻意从中国绘画的意境中加深对中国古诗的理解,认为:“许多中国画是无言的诗歌,许多中国古诗则是无形的中国画”。她对中国诗画的热爱和造诣由此可见一斑。

公主对中文的广博知识是和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她的聪颖好学分不开的。她认为,“中文可以把人引导到地球上文化最丰富的国度,而且越学越能体验到它的广博和深邃”。公主年幼时便在国王及王后指导下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学,很早就通读了《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她在1980年开始学习中文并能够独立阅读后,她的中文老师就教她学习中国诗,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唐诗和宋词。二十多年来,公主虽然公务繁忙,但每星期都坚持至少花一个上午的时间学习中文,从未间断过。1999年3月诗琳通公主还以顽强的毅力修完了《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中级课程》,以及《中国文学史》等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代表作。由于诗琳通公主对中国文化有深刻而透彻的理解,她经常应邀为泰国一些学校的学生讲授中国历史课程,还担任诗纳卡辇大学中国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1998年5月,泰国法政大学还向诗琳通公主颁发了人文文学中文荣誉博士学位。

由于诗琳通公主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了解,她在泰中两国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1981年5月,公主第一次访华,也是泰王室首次访问中国。公主回国后在曼谷国家剧院作了访华报告,详细讲述了她在中国北京、西安、云南等地访问时中国的风土人情、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等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她对中国悠久的历史盛赞不已,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她的报告在泰国引起巨大反响,消除了不少泰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偏见和疑虑,促进了两国交往的迅速发展。1981年至今,诗琳通公主先后13次访问中国,从中国首都北京到遥远的边疆,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山村,都留下了她深情的足迹。更难能可贵的是,每次访问回国后,她都总是满怀激情地将这些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以饱蘸浓郁赞美之笔撰写成书,向泰国人民介绍。这些著作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风貌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她热情友好的接待,倾吐了她对友好邻邦的由衷敬慕之情。

二十余年来,公主笔耕不辍,著有《丝绸之路》、《随公主踏沙远行》、《雾里霜挂》、《踏访龙的国土》、《平沙万里行》、《云南白云下》、《清清长江水》、《归还中华领土》、《琢玉诗词》等多部关于中国的著作。其中许多资料都可以作为学术依据,因此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例如在《雾里霜挂》一书中附有《满族八旗编制》,反映了清代满族统治者控制人民和组建军队的方法。此外,在书后还附有《八旗服饰图》使读者能够对清代的服饰一目了然。在《云南白云下》一书中,附有对学术研究颇有价值的《古今中国统治区域述略》等等。这些研究充分体现了公主的聪明才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说诗琳通公主是一位汉学大师一点也不为过。诗琳通公主每访华一次和每出一部有关中国的书,都会立即在泰国掀起到中国旅游的热潮,且经久不息。例如,诗琳通公主1990年访问中国丝绸之路后,泰国的男女老少——从王室成员到政府官员,从专家学者到平民百姓纷纷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前往丝绸之路访问或旅游。又如,她在访问中国长江三峡和云南西双版纳并出版了有关著作后,立刻在泰国掀起了“三峡热”和“西双版纳热”。为表彰公主在泰中两国文化交流中发挥的杰出作用,2000年3月中国教育部授予她“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诗琳通公主对泰中友好和泰中文化交流所起的独特作用和所做的杰出贡献,无疑将永载泰中友好交往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