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泰国人
10616600000011

第11章 70年政坛风云

泰国宪法明确规定:泰国实行以国王为元首的民主政治制度,国会分上下两院,其主要职能为立法,审议政府施政方针、国家预算和监督政府工作。1992年6月国会通过4项宪法修正案,即总理来自民选,下议院议长兼任国会主席,上议院议员权力只限于审议法律,国会第二期会议也可辩论议案。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至今已整整70年。其间,泰国政坛曾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也曾涌现过许多风云人物。

一、1932年革命

1932年6月,泰国人民党在军队的帮助下发动政变,占领皇宫,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西方式的富国强兵道路等主张,逼国王拉玛七世接受他们新草拟的宪法。当时执政的拉玛七世意在改革,便借机同意了政变领导人的要求。至此泰王国延续了7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通过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政变而宣告终结,伴之而生的则是立宪君主制的确立。这次革命历史上又称“立宪运动”(ConstituentMovement)或“六·二四政变”。

1932年革命政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泰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交织并发的必然产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暹罗社会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就很高,1928年人民党成立是其重要标志之一。人民党的大多数成员是知识分子、青年军官、中小官吏和一些与当权者有矛盾的高级官员。他们中不少人曾留学法国和德国,受西方民主思想尤其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深,他们主张效仿西方,实行激进的政治经济改革,走议会民主道路。人民党的建立与活动为1932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变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本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暹罗封建君主****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场危机诱发了泰国全面的财政经济危机,粮食和原料的价格急剧下跌,出口贸易遭受严重打击,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危机给社会各阶层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资产阶级和中小官吏的处境每况愈下。这场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要求变革君主****的呼声空前高涨。

1932年6月24日,酝酿已久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变终于爆发。以披耶拍风和比里·帕侬荣等为首的人民党青年激进分子在少壮派军官的支持下,仅凭几辆坦克和约70个人就发动了政变,他们迅速解除了皇宫卫队的武装,逮捕了在曼谷的皇族大臣和军政要员,占领了皇宫和各要害部门,兵不血刃地控制了首都,组成了以披耶拍风为首的临时军政府。军政府发布政变宣言,列举了封建****政权的种种弊病后,指出“****制度已到了无药可救的时候”,“解决的办法与其由一人说了算,倒不如由一个集思广益的议会来治理更好”。宣言敦请国王根据宪法所授予之权力施政。宣言还宣布了六条政纲,其主要内容包括维护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司法等方面的独立;维护社会治安;发展经济,保障就业;确立人民平等、自由、受教育权利等。为了取得巴差提勃国王对政变合法化的承认,临时军政府要求国王在人民党创立的君主立宪下继续作为国王执政。国王为避免流血事件,在6月26日接受了人民党的建议,并于6月27日在临时宪法上签字。国王“结束统治,但继续在位”。宪法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国会,由国会组织以总理为首的******,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国王成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他的权力较之以前有很大削弱。至此,政变成功,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泰王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了纪念1932年革命,1939年政府在曼谷建立了民主纪念碑。

二、1992年曼谷事件

1992年3月22日,泰国举行第16届大选,团结正义党、泰国民族党等五党联盟在拥有360个议席的国会中以微弱多数赢得胜利,组织政府。他们提名纳隆·翁旺为总理,但是美国却宣布纳隆·翁旺涉嫌贩毒。联合政府于是提名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素金达·甲巴允为总理。4月7日,素金达被泰国国王普密蓬正式任命为内阁总理。4月17日,在势力强大的军方的支持下,他组成了新政府,但由此引发了政治风波。以纳隆为首的反对党正义力量党以违反民主程序为由激烈反对素金达出任总理,公众也对素金达在没有通过选举的情况下被任命为总理大为不满。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学生、教师、社会工作者、**********者、演员和围观者召集了一系列集会、游行示威、演讲、绝食等活动,要求修改宪法,强烈抗议素金达出任总理。

5月7日,曼谷有9万多人参加了集会和示威游行,但当日素金达表示绝不辞职,并警告群众立即停止示威活动。5月17日,参加示威游行的群众达到20万人,他们聚集在大王宫前草坪、民主纪念碑四周进行抗议,入夜发生了暴力冲突。5月18日示威者与军方发生流血冲突,曼谷陷入一片混乱。当日凌晨,军方宣布曼谷地区处于紧急状态,禁止10人以上的集会,并将军队开进曼谷,开始镇压手无寸铁的示威者,逮捕包括反对党领袖纳隆在内的示威领导分子。在5月18到20日三天的流血冲突中,5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600多人失踪,3000多人遭到军方逮捕。

5月20日,为平定紧张局势,国王普密蓬不得不亲自出面干预,他紧急召见素金达和被军队逮捕刚获释放的反对党领导人纳隆,要求他们以大局为重,立即结束“互相对抗”,共同解决危机。因而双方达成协议,5月24日,素金达被迫宣布对曼谷事件负责,决定辞职,释放纳隆和其他被捕的3000多名示威者,并同意召开紧急会议和讨论修改宪法。同日,国王颁布****令,对参与示威活动和在冲突中触犯法律的所有人员实行****。5月25日,五个组阁的执政党同意解散联合政府。5月26日泰国看守内阁代总理米猜和内务部长阿南宣布取消自5月18日起在曼谷和北揽府、暖武里府、巴吞他尼府和龙仔厝府实行的紧急状态。泰国局势逐渐缓和下来。6月10日,国王任命阿南·班雅拉春为泰国第20任总理。阿南再度出任总理后,宣布解散议会,并在9月份再次举行大选。泰国的这次政治危机暂告一段落。

这次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血腥五月”或“五月事件”,它是泰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争取民主自由权利的运动。“五月事件”反映了泰国各阶层群众要求实行政治民主化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军人长期干预政治的强烈不满,显示了中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力量,对泰国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月事件使泰国经历了一场涉及面广、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政治危机,极大地提高了各阶层人民的政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使人们对政党有了新的认识。事件后的第17次大选(1992年9月)和第18次大选(1995年7月)中,泰国民众都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其投票率均超过60%。****结束后,泰国对宪法做出了修改,委任总理成为国会成员。有史以来,民选的国会第一次真正拥有了泰国政坛上的最高权力。在此之前,泰国政坛实际上是由将军们把持着,他们传统上靠武力夺取政权,得手后指派自己的亲信执政。1992年宪法对削弱军人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军方不得不退出泰国政府,长期动荡不定的泰国政坛终于出现了稳定的曙光。

三、与众不同的现任总理他信·钦那瓦

2000年《财富》杂志选出的全球最富有的500人中,只有一个人是泰国人。此人就是90年代中期被西方媒体称为“电信业大亨”的他信·钦那瓦。而正是这位大亨在泰国2001年2月的大选中击败了“政坛怪杰”川·立派,当选为第23届政府总理。

他信·钦那瓦1949年7月26日出生于泰国北部清迈的一个华裔家庭,在兄弟姐妹9人中他信排行第二。1975年与警察中将萨莫·达玛蓬的女儿普泽曼结为夫妻,育有一子二女。他信的祖籍是中国福建省邱氏客家人,清朝末年迁至泰国。其父律·钦那瓦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实业家,也是一个成功的政治人物,曾发起组织了“独立党”,多次当选清迈地区议员和泰国国会下院议员。

他信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他年幼时就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同学们曾给他取外号叫他“猫”,意为聪明伶俐。1969年,他信考入曼谷警官学校,后来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泰国警察厅工作。1973年,他信获政府奖学金,赴美国东肯塔基大学攻读犯罪学,由于成绩优秀,仅一年零四个月就获得了硕士学位。1979年他信再赴美国,到得克萨斯州萨姆·休斯顿大学攻读犯罪学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调到国家警察总署工作,并在1984年晋升为警察中校。

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他信对经商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这方面的成就远远超出了他的警察职业。1983年,还在警察总署工作的他信创办了钦那瓦电脑服务与投资公司。1986年,因泰国政府对私人企业开放电信业,他信的钦那瓦电脑公司取得了经营电信的执照,于是他信1987年正式弃警经商。他的公司在销售电脑、经营卫星网络以及移动电信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公司1990年上市后,基本上垄断了当时泰国的电视卫星天线和移动电话行业。目前,泰国最发达的有线电视IBC就在其控制之下,泰国现有的太空通讯卫星“泰空一号”和“泰空二号”也都是他信公司的杰作。同时,该公司还在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印度等国设有子公司。到90年代中期,他信已拥有4家上市公司中超过50%的股份,估计其个人资产已超过15亿美元,成为泰国最富有的人。

和父亲先经商再从政一样,他信在90年代中期也步入政坛。1994年10月,他出任川·立派内阁外长。但因1995年泰国修改宪法,规定政府高级官员不得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份,他信在1995年2月辞去外长职务。为了便于将来继续从政,他调整了财产组合,将资产分投到多家公司以降低自己在各公司的持股率。1995年7月,他信出任班汉内阁副总理,主管交通事务。但由于未能解决当时曼谷十分混乱的交通状况,次年8月他辞去副总理职务。1997年差瓦立组阁,他信再次出任内阁副总理,但又因金融风暴被迫与差瓦立政府一道辞职。

他信从几上几下的从政经历中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支持,就很难在变化莫测的政坛上立足;没有深得民心的主张就很难获得人民的支持。于是,1998年7月他信创立了泰爱泰党,并提出“新思想,新作风”的口号,声称要进行政治改革。这些措施使泰爱泰党赢得了泰国中青年人士的支持和拥护。2001年,成立仅两年半的泰爱泰党就毅然参加了全国大选。他信为赢得选举作了充分细致的准备,他把经商成功的要诀应用到大选中,将竞选总部设在曼谷,作为“总公司”,而在泰国中、南、北和东北四区设立分部即“分公司”,并在全国400个选区设“经销商”,推介党的候选人以及党的政策主张。为了赢得约占全国人口50%的农村人口的支持,他信还在竞选中许诺在每个农村设立100万泰铢的发展基金,这项措施使他信赢得了农村3000万人口中大约60%的选民的支持。这些措施再加上他信为人随和、生活俭朴、务实进取的良好形象以及多年从政的丰富经历,他信在大选中最终战胜川·立派,当选为内阁总理。泰爱泰党获得下议院500个议席中的240个席位。一个成立时间不到3年的政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自泰国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还是第一次。

他信及其政党恰如一股清风,吹拂泰国政坛,为泰国沉闷已久的政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对他信政府寄予厚望,希望他信政府推行的平民政策能够满足泰国人民,特别是下层人民要求改善生活、促进民主自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