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10616500000028

第28章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帮助孩子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还要教会他们应当怎样做、东西如何布置以及怎样待人接物等问题。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当将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告诉他们。

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父母要帮助他们养成早晚洗脸、刷牙的习惯;要知道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以及定期洗澡、洗头、理发等;还要知道随身要带干净的手帕,在咳嗽和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用手帕擦鼻涕;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乱丢果皮和纸屑,不随地吐痰;东西用完后要记得放回原处等卫生习惯。

在孩子长到8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应当培养孩子伸手和腿、偏头等有利于盥洗的动作。长到1岁,就应当鼓励宝宝主动盥洗,并告诉他们洗前要卷袖口,洗时不溅水,洗后擦干手等规矩。到了2岁,要教孩子用肥皂自己搓着洗手,大人拧干毛巾让他学习洗脸的动作。2岁半以后,要试着让宝宝自己拧毛巾,洗手和脸,正确使用牙刷。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掌握与盥洗有关的词语,比如牙刷、牙杯、毛巾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给孩子这些的时候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及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要知道,孩子的卫生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一定要经常督促和提醒。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使他们掌握更好的盥洗方法,家长可以编一些儿童歌曲,比如洗手歌、洗脸歌、刷牙歌等。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就不会感到枯燥了,也能更快地学会这些生活小知识。

2.饮食习惯

饮食,是一个人从出生之日就能接触到的。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基矗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引起很多疾病,而不好的饮食习惯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越早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就越早能保证孩子拥有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吸收好了,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吃饭的时候,周围的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以便使得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促进消化液正常分泌。千万不要在饭前过度兴奋或疲劳,也不要训斥孩子。

饭前1小时内不要吃糖果或者雪糕等零食;不要大量喝水,这样会冲淡胃液,影响胃消化机能,造成食欲下降。为了保证孩子的饮食营养平衡,家长要督促孩子合理进餐,让孩子知道挑食的坏处。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饭,乱发脾气时,不要立即去管他,孩子觉得无趣自然就会好了,切忌用糖果去诱惑他,以免养成贪食零食的坏习惯。

3.劳动习惯

人的一生都与劳动息息相关,因此,要从小就树立孩子“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他劳动的积极性,帮助他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首先,要教育孩子尊敬劳动者,指导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从小立下要做个光荣劳动者的志向。

其次,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要让孩子懂得他的衣食住行都是前辈们辛勤劳作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下面这几件小事着手:吃饭不掉饭菜、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以及爱护图书等,对家里的各种用品都要养成爱惜的习惯。千万不能让他们养成随手浪费的坏习惯。

最后,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从小就树立“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

此外,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礼貌习惯,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内容。

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父母坚定不移,孩子才能获得足够的信心。当孩子在学会某件事情后,常常会乐得手舞足蹈,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就失去了兴趣,转而去寻找另外一种有吸引力的事物。这时,家长应当教给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方法,不要一教会就结束,而应当要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坚持下去,直到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