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10608300000020

第20章 解脱自我,洗涤心中浮尘

平常心就是福气,幸福就是一颗平常心。我们的快乐就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态,放下就是快乐,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就是现在。只有一个个现在串成的幸福,才是一生一世的幸福。

不必抱怨外界的嘈杂和缤纷。我们的心是一条路,叫做心路。心开,路就开,心卡死,路就卡死。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必须清空。心灵的内存有限,不释放新的空间,如何才能装下更多新的美好的东西?每一次的失败或成功都装在我们生命的茶杯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当茶杯已经满满的,还想品尝另外的好茶时,就要使茶杯处于空杯的状态。

唐末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闽王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

公元928年的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无论闽王怎样好语讨巧,扣冰古佛一直保持沉默,只顾喝茶。尽管闽王不爱喝茶,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眼看着闽王的杯子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

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问:“师父,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加茶呢?”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继续为他倒茶。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扣冰古佛还是把闽王的茶杯满上,问:“你会喝茶吗?”

闽王回答说:“不会。”

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

闽王纳闷地问:“喝茶还要学吗?”

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

如是,闽王终于明白此中禅意,恍然大悟,从此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治国之道。

——“禅悟”可不是吗?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之说。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能够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这种放弃没有意义,也就无需放弃;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选择。

洗涤心灵

有位哲人说过:人有天使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天使的一面,也就是乐施好善;不好的一面,也就是私心杂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我们能否及时清理私心杂念,洗涤心灵的污垢,清除不好的一面,不让心灵家园迷失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淹没在灵与肉、泪与笑的搏击之中,找不回自己的灵魂。

洗涤心灵,贵在自我。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心灵家园的清洁工,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看见污垢。如果总是用双手遮住自己心灵深处的污垢,那样污垢是永远也洗涤不净的。

一个小和尚化缘回来,在禅房门口见师父端坐在太阳下,大汗淋漓,泪流满面。小和尚非常不解和惊讶。

他问师父:“师父,您怎么了?”

“没怎么,我在沐浴呢!”师父心平气和地说。

小和尚更加迷惑了,他转了几个圈后,又凑过去问师父:“师父,我没看见您沐浴、洗涤啊?”

“我是在沐浴、洗涤自己的心灵,你当然看不到了。”法师静静地说。

小和尚更好奇了,他想探个究竟,学点见识,又打破砂锅地问道:“怎么才能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呢?师父可否开导开导弟子?”

师父说:“点燃一颗感恩戴德之心,在自己的心底煮沸半腔开水,再加入仁义、孝悌,甚至反思、忏悔等几味名贵的心药,便可以为心灵药浴了。”

“禅悟”哪个人若经常为自己蒙垢的心灵沐浴和洗涤,这个人的心地就会亮丽如初、圣洁高尚。洗涤心灵,贵在经常。倘若我们每天都能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办法来扪心自问:这餐饭是否能吃、这个地方是否能去、这笔钱是否能拿、这个条子是否能批、这个人情是否能卖,我们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污垢就不会积厚成疾,难以除去。

“物洗则洁,心洗则清”。经常洗涤心灵,便会洗出一个完美的自我。

清除心中杂草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己的内心造成的,如果平和、安详、积极、乐观等融入心中,那将会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清明、透彻起来。因为,只要获得了心灵的清净与通透,生活中又何处不精彩,世间就是天堂。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走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繁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禅悟”要保持心灵的清净,就要不断地排除外界飞来的种种“尘埃”。“尘埃”就是人的种种欲望、杂念和外界的诱惑。若不能定期清扫,则“尘埃”就会越来越多。而不去清扫,心灵也就无法真正清净了!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