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戏说管理
10604000000030

第30章 注意王莽这个人

汉朝真正的盛世出现在上文所说的昭宣之治的时候,但之后大汉天下急转直下,最后落在了王莽手里。

关于王莽这个人的评价,史学家们的意见分歧很大,他夺取皇位的过程中,玩了很多的花样,又是让王夫人穿着破烂衣服迎接客人,又是捐款赈灾,还买通老外进献白雉,为自己造势,至于这些事情的真假,我们这里就不管了,让史学家们去考证吧,我们管理人应该注意的是王莽的改革。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经济混乱,急需进行一次社会关系的调整改革,按说王莽的改革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他的改革针对土地、货币进行,也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可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我们抛开社会内部矛盾、制度根源等一些纯粹历史性的分析,专对一些技术性问题进行分析,因为这些对我们管理人更有借鉴意义。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王莽改革的政策不能贯彻如一,常常朝令夕改,让人们无所适从。从居摄二年到天凤元年(公元7~14年),王莽先后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居摄二年,王莽下令铸造大钱、契刀、错刀,与汉的五铢钱一起流通,统称“四品”;居摄四年,将前面的四品废除,改铸小钱和大钱并行;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把货币统称宝货,分为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布货,总称“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天凤元年,又实行金银龟贝等货币,废除大小钱,发行货布,货全二品。看眼花了吧,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我们现在看着都觉得眼花,何况执行呢。你看人家欧盟为了发行欧元准备了多少年,做了多少工作啊,可王莽8年改革四次,拿着老百姓的钱夹子这样开玩笑,能成功吗?每一次改革,政令稳定,具有较好的可执行性,是改革的重要基础,必须予以重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王莽改革的很多措施,往往有名无实,有的根本没有必要,纯粹引经据典,玩弄文字游戏,有的历史学家视他为典型的书呆子。他把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不能自由买卖,可是这根本就没有实质作用,不久就失败。还有,他还喜欢仿照古书,多次改变中央和地方的官名、管制、郡县地名、行政区划,甚至有的地方一年改了五次名称,又改回原来的名字,简直就是闹着玩。他还把手伸到了人家外族那里,叫匈奴改名恭奴,首领的名号单于改为善于,结果搞坏了民族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事情变得更有效率,更加易于执行,可不是为了自找麻烦,有的东西有好听的名字,却不一定就好用。

回顾一下商鞅的变法,再看看王莽,也许您可以体会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