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是一代雄主,成就了泱泱大汉。但晚年的时候,也犯下了很多错误,司马光就说他穷奢极欲,刑法繁重,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对内修建宫室,对外穷兵黩武,并且他相信鬼神,巡游无度,其实和秦始皇没有多大差别。但是为什么秦亡汉兴了呢?司马光为汉武帝总结了几点经验,那就是纳谏、用人、赏罚分明,晚年勇于改过,临终顾托得人。
汉武帝是善于纳谏,只有善于纳谏,才能使你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我们看一个典型的例子。汉初分封导致的诸侯国问题,一直困扰着汉初的几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即位一开始削藩,就导致了七国之乱,虽然很快平定,打击了诸侯国的势力,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这个问题依然是一块心病,而问题的最终解决,就是采纳了主父偃建议的结果。主父偃的策略就是推行推恩令,也就是取消诸侯爵位继承中的长子继承制,允许诸侯把土地分封给所有的子弟,皇帝为他们各自订立爵位,这样诸侯也愿意分封子弟,而实际上也就逐步把诸侯国分封殆尽了,彻底解决了诸侯国问题。纳谏的问题我们已在谈及,这确实是值得高度重视的,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
汉武帝属下的人才多了去了,武帝一生注意网罗各类人才,任用贤能,很多人都成为了一代名臣,文的方面有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公孙弘、田千秋、霍光、金日石单等;武的方面有卫青、霍去病、杨仆、李广等;外交方面有张骞、苏武等。不夸张地说,汉武帝属下的文武名臣数以百计,并且每当一代名臣开始凋零的时候,他就注意搜罗新的人才,他曾经在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06年),也就是他在位的末期,专门颁布诏书搜罗人才。诏书说,凡是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必须等待异乎寻常的人才。所以有的马虽然狂暴不驯,却能够日行千里,有的人放荡不羁,却是建立功业的人才,关键就看你如何驾驭了。因此要求地方官员考察民情,将出类拔萃的,能够胜任大将、丞相,能出使遥远国家的人才,举荐给国家。从诏书里面就可以看出,汉武帝对自己控制使用人才的能力是有信心的。以任用杨仆为例,杨仆攻灭南越之后,汉武帝还想用他讨伐东越,但又怕他居功自傲,于是颁布诏书列出了他在攻打南越时的六大罪状,要求他将功补过,弄得杨仆诚惶诚恐,拼死效命来赎罪。还有,汉武帝重视组织班底的完整性,所求各类人才,不局限于一个方面,要求推荐的是文武外交各类人才。
汉武帝一向赏罚分明,该赏的毫不吝惜,该罚的也毫不手软。他赏赐有功大臣的时候,动辄赏赐几十万金,可谓出手大方。而执法严厉,不徇私情。昭平君是隆虑公主的儿子,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可以说既是汉武帝的外甥又是汉武帝的女婿,身份十分特殊,并且隆虑公主病危的时候,出钱恳请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汉武帝也答应了。后来,昭平君果然醉酒后杀死了公主的一个保姆,犯了死罪,法官请示武帝该怎样处理,武帝身边的人,也都提醒武帝,当初对隆虑公主的承诺,汉武帝说,我妹妹年老得子,临终有托付给我,可是国家法令有先祖所创,我若为了妹妹破坏了先祖的法令,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又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于是虽然痛哭不已,但还是批准法官的要求,处以死刑。这种赏不吝惜,罚不避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汉武帝晚年犯了好多错误,迷信神怪,穷兵黩武,导致国库亏空,也出现了一些社会暴动,甚至发生了太子政变的事件。李广利攻打匈奴又惨遭失利,司马光称这些为亡秦之失,但最终汉武帝幡然醒悟,颁布了轮台罪己诏,向天下痛陈自己的错误,作出自我批评,这在古代皇帝中是非常罕见的,表现了汉武帝确实是一代明君,从此,他不再出兵打仗,不再迷恋鬼神,同时,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表示要与民休息,使老百姓富裕起来,而他改正错误的做法,也挽救了汉朝的江山。
汉武帝下轮台罪己诏后,他主要考虑的就是继承问题。当时太子在政变中身亡,剩下的几个儿子中,他非常疼爱年幼的皇子刘弗陵,只是年纪太小,母亲也太年轻,所以犹豫不决。之后,他观察众臣,发现霍光为人忠厚,可以担当辅佐重任,便坚定了立刘弗陵的念头,之后,赠送了几幅周公背负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给霍光。几天后,汉武帝借口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并说,你不能活。不久他解释这件事说,自古以来,所以出现乱国之事,都是因为国君年幼而其母亲青春旺盛,女主独居就会发生淫乱妄为,无法禁止的情况,吕后的事就是一个教训,所以先除掉了她。之后,选定了霍光、金日石单、上官桀作为辅佐大臣,这三个人都是经过汉武帝多方观察了解确定的,事实证明他们也确实堪当重任,维持了刘汉天下的稳定发展,成就了昭宣之治。
泱泱大汉,汉武雄风,武帝成就一生功业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今天的管理人好好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