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一个管理人,经常会遇到手下犯错误的情况,适当地批评,令其改过自新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不要抓住小辫子不放,有时候给他一次机会,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楚庄王就懂得这个道理。
有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一直喝到晚上,君臣还意犹未尽,说也巧合,正好一阵风吹过,把照明的蜡烛吹灭了。人群发生了一阵小骚动,这时楚庄王的一个爱妾突然觉得有人的手伸了过来。史书上说,当时有人摸她的衣襟,但我们中国古代史书一向隐讳,估计问题比这要严重一些。那位爱妾也是一个聪明女子,不动声色地拉下了那人的帽子,并悄悄地告诉了楚庄王,想让楚庄王为她出气。楚庄王了解了情况以后,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未点上灯去找那位臣子算账,只是说道:“天气很热啊,大家都把帽子摘下来,凉快凉快,咱们君臣再痛饮几杯!”等群臣摘下帽子之后,他才让点灯继续喝酒,对这件事只字未提。
这个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如果当时追查那位臣子,肯定能查到,但怎么处理呢?惩罚他,似乎过分了,毕竟这只是酒后失礼,并且更重要的是会给大臣造成他楚庄王是重女色,轻大臣的印象;不惩罚他吧,自己的面子上过不去,对自己的权威形象不利。同时,一调查这件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对那位爱妾的名声也不好。而装糊涂,就当事情没发生过,就这么过去呢,一来免去了那位大臣的尴尬,赢得他的忠心,以使其知恩图报,尽职尽责地为自己做事;二来省去自己处理这件事情的麻烦和尴尬,并且他不查,其他人也不知道,那位爱妾吃了点哑巴亏,但于名节无损。所以,楚庄王没有声张,与群臣饮酒尽兴而归。
几年之后,楚庄王与晋国开战,楚军中一员猛将冲锋陷阵,不吝性命,先后几次冲入敌阵,俘获晋军首领,为楚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楚庄王很高兴,要重赏这位大臣,但他说出了英勇奋战的原因,原来这个人便是酒席上冒犯爱妾的那个人。
从楚庄王身上我们看到,在处理与手下的关系的时候,不能把事情做绝了,要善于明断轻重利害关系,不要因小失大,在给手下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的时候,也就是在给自己事业的成功创造了一个机会。当然,对待手下的过失,也不能一味地纵容,对于那些事关重大或者性质恶劣的错误,必须予以严肃处理,避免赏罚不明,引起其他手下的不满。
再多说一句,在楚庄王知道了当年对自己的爱妾无礼的人之后,应该怎样做呢,还要不要重赏呢,史书上没有说,我想,应该只有一个字,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