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得失寸心知
10594000000031

第31章 贵贱:把自己看成是贵人,就会看贱别人

裴文德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是裴休知道儿子还缺乏磨砺,所以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且要他先从最简单的挑水砍柴做起。

这位少年得意的翰林学士,天天在寺院里挑水砍柴,弄得身心疲惫,而又烦恼重重,心里就不停地嘀咕,不时地怨恨父亲把他送到深山古寺里来当牛作马,但因父命难违,强自隐忍。

裴文德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忍耐不住,满怀怨恨地发牢骚道:“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刚巧听到,微微一笑,也念了两句偈语回答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

裴文德一听,方觉自己的耐力还不够,需要自己进一步磨砺,此后认真做事,不再乱发劳骚。

禅思一点通

“佛门无贵贱,达者为上首;禅法皆平等,悟道自为尊”。心中有高低贵贱之分,自然不契合禅意。禅者就是从卑贱作务、苦役劳动中身体力行、磨砺意志的。

有一个香客拜访一位年轻住持。一位老和尚热情接待了他,并亲自把他领到了方丈。年轻住持果然见识高远,谈吐不凡,连那老和尚都舍不得离开。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年轻住持对老和尚说:“给客人倒杯茶来。”老和尚立刻便去冲好茶端来。过了一会,住持又吩咐老和尚:“再去洗一些水果来。”客人见年轻住持将一位老僧指使来,指使去,心里很是有些不自在:老人年纪这么大了,而你毕竟是个年轻后生,怎么能使唤老人端茶倒水呢?对老人如此不敬,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而老和尚呢,对年轻住持恭恭敬敬,言出必从,好像理应如此似的。

中午,年轻住持对老和尚说:“我现在有事必须出门,中午你来陪同这位先生用斋。”说完,住持向客人说了声“对不起”,便匆匆离去了。住持走后,客人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满,问道:“住持是你的什么人呢,你这样听他的话?”老和尚说:“他是我的徒弟。”

“啊?!”客人惊叫之后更为生气了:“他既然是你的徒弟,就更不应该啦!把自己的师父指使得团团转,太没道理了!没大没小,不说起码的礼貌,连人情世故都不通啊!你是他的师父,究竟是师父大,还是徒弟大?”

老和尚一脸的严肃,说:“佛门不论大小差别,更没有高低贵贱。达者为先,觉者为圣。你比如我这徒弟,他年纪轻轻,就担当起了住持之住,祖庭振兴这么重要的任务都落在他的肩上。这并不是说他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他的缘分,他必须全力去做。我呢,年岁老了,就做我能做的一些小事。大事对他说来不算大,小事对我说来不算小,二者不能比较,哪里还要计较什么谁大谁小呢?”

禅者就是在实际的修行生活之中履行着言行合一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