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583200000038

第38章 不要让错误的思想扰乱了孩子的成长

家长总是容易被急功近利的思想蒙住眼睛,进而对教育的判断黑白颠倒,弄巧成拙。

别用“励志”把孩子的心理扭曲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被身心失衡、尊严失血的教育弄得垂头丧气的孩子还在学课本里的一篇《凿壁借光》的励志故事,我当时很吃惊。

我知道这只能是让孩子被无限地挤压。但我们的教育想过没有,这种只管结果、不顾过程的教育方式,除了让孩子拥有知识之外,何以在过程中建立自然、平衡的文化?难道知识就是最终的能力吗?难道真正的能力不在于过程当中吗?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知识不足以形成行为、思维等。如果离开了形成文化的过程的话,只靠知识将一事无成。或者说,有多少文化性,知识就能产生多少价值。因为知识的价值含量是赋予它的文化的活力所决定的。于此,我们对于文化的重视应该远远重于去支配知识的掌握。换句话说,我们是因为为了形成文化,才借用知识以形成的。这才是文化之道,教育之道。

当我们一味地强调励志的话,实际上是有很大弊端的。但有一点我们应该很清楚,读死书,只能成为书呆子,父母们想过这些吗?

心理治疗究竟是什么

孩子有一段时间不想读书,学习也无精打采的,看了真叫人心急。于是,我就带孩子来看一个有执业证的心理医生。医生告诉我要多多鼓励孩子,适当时候,还可以进行一些磨难教育。

于是我天天鼓励孩子、夸奖她,但孩子却说我“假打”,说我是为了想让她多学习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孩子进而变本加厉,不仅漠视我的夸奖,还故意以不合作为荣。我又把孩子送到磨难教育学校学习,不到一期,孩子就蓬头垢面地跑回到家中,说那哪是激发斗志,纯粹是肉体折磨,因此对我的劝说更加反感。据我观察,孩子的心理还变得阴暗起来。

看来这都不是办法,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所谓的鼓励无非是诱惑,磨难纯粹是变相的打骂,根本就是对孩子施压。这使孩子变本加厉,更讨厌学习了。而唯一可行的办法,还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然、平衡的环境,让孩子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厌学的问题。

通过这件事后,我想:心理疗法可以起到一定的维持作用,或刺激作用,但却是通过让孩子进一步走向逆反或懦弱作为代价的。这最终是必须放弃的,就像药物一样。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得靠平时的“饮食起居”啊,要靠自然的、健康的发展环境来支撑。

别让孩子被班上职务误导

由于孩子在学校活动中比较积极,学习又好,每学期老师都要给孩子评上诸如班长、科代表、小老师之类的职务。我有一个侄儿因为不太活跃,也不太关心班上的事,在班上从没有过什么职务,表现的默默无闻。有时大家讲起来,侄儿都有一种落后感,其父母也感到十分尴尬。

是的,都在同一个班上,就这样被分了个彼此,一个要被另一个管,孩子该怎么接受?孩子该怎么来认识这个问题?父母管孩子有时候都是一种越权的行为,何况让孩子去管孩子呢,孩子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啊。

学校这种管理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孩子的学习主人的地位的,是对孩子“通过学习知识获得文化”的行为的一种压制。在此之下,孩子以错误的方式去赢得所谓“成功、能力、优异”,孩子的文化建设就令人堪忧。

所以,侄儿虽然不明就里,却产生了暗暗的逆反情绪。如果哪一天侄儿连逆反情绪都没有了,那就更糟了。我对孩子这方面的事也格外谨慎,小心着孩子的心理异化。所以我常常对孩子表达我的意见:“柯纹,我认为当什么职务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实谁也不应该管着谁,既然要你管,你就要多做一些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