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583200000029

第29章 真实的生活会让孩子变得主动

不要急功近利地去追求生活,那样追求得越快,失去的越多。

不要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敌人

有一段时间,孩子喜欢上了跳绳,刚开始练的时候,因为跳得不尽理想,孩子有点儿泄气。于是孩子在总结经验的时候,说了一句时下很流行的话——“战胜自己”。

我对孩子的这句话感到很意外,没想到孩子这么快就接受了外界的思想,这也说明孩子与外界的思想是保持了畅通的,这一点很令我欣喜;但是,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别人思想的诱导。对孩子的这句话,我还是忧心忡忡,因为这句话本身含有一些对孩子不利的东西。

我对孩子说:“柯纹,你做事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力量吧,要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力量,就要让自己心态平衡、自然,这样才能最适中地、最有效地输出自己的力量。你这种为达目的不罢休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受到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妄图挤出自己的力量来,往往只能起到短期效应,不能持久地去完成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应该理性、从容地去面对任何事情,我们要好好爱护自己,而不是与自己为敌,一味地去战胜自己。”

我想,一番话说出来,不知孩子听懂了多少,既然孩子还是处于思想的萌芽阶段,那多多少少能起到积极的扶正作用。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这是父母必须立即作出的良性反应。

别让孩子误读了“奉献”

有一次,孩子班上组织给贫困儿童捐资,孩子回家拿钱去捐款。我问孩子要多少,孩子说同学一般都捐十元,她想捐贰拾元。我问孩子:“为什么要捐这么多?”孩子说:“那些孩子可怜,我想多帮助他们。”

是的,能捐助别人意味着孩子有自尊、有爱心,而且能够体现自己的主动精神,是一种向善、向美的表现,但是,不是所有的奉献都是好事。奉献既然体现了奉献者的价值,就往往是对被奉献者价值的贬低。所以,更主要是给被奉献者争取他应该获取的相关权利,重视他人的尊严;如果要适度奉献的话,给予适当的支援,否则即是对于被奉献者的不尊重,也是奉献者本身自以为大的表现。

想到这些,我就对孩子说:“你不仅要奉献,还要懂得为什么奉献,怎么去奉献的道理,才能保证你奉献的价值,也使你自己的奉献行为变得真正名副其实。”并把其中的道理,跟孩子讲了一遍,孩子终有所悟。我还是给了孩子二十元钱。说这么多话的目的,主要是让她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盲目奉献,要做一个有爱心且有理性的人。

让孩子对“跟风”说再见

有一次,孩子回家后对我说:“妈妈,我想买一条红领巾。”我说:“我今天收拾屋子的时候,看到你有两条红领巾了,另外,外婆家也还有两条,为什么还要买?”孩子哀求道:“同学们都买了新的了,也给我买一条吧?”我说:“我们的红领巾都非常好,一点都没有损坏呀,没有必要去重复购买了吧?这是一种浪费。”我还给孩子讲了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

“我记得,当我买了第一部手机的时候,因为比较贵,又因为当时手机才刚刚开始流行,所以,当我把手机拿出来打的时候,大街上很扎眼,感觉满大街的眼珠都盯着你转一样,很有炫耀的嫌疑。但我并不喜欢这种感觉,我忍受着这样的误解,还是很大方地打手机。我安慰自己,我只是在打自己的手机罢了,别人怎么想我管不了。”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手机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我却还使用的是一部几年前买的手机。现在我拿出这款过时的手机用的时候,总有一点被人蔑视的嫌疑,但我仍然用着这部手机。因为我对自己说:瞧,我并不是一个爱炫耀、虚荣、跟风的人吧?”孩子听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我想孩子应该听明白了我话里的意思。

之后,孩子也就没有刻意让我给她买一些跟风的物品。在一次准备表演服装的时候,孩子还对我说:“妈妈,你就别给我买白皮鞋了,我有很多双皮鞋了,也不喜欢白色的,借别人的用一用就行了!”

我想孩子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很注重自我的建设,而不是用表面的事情来表现自己,比别的孩子就成熟得快一些,思想也更健康一些了。

让孩子对文化充满敬意

有一次,我教孩子下围棋,孩子才开始学习,就充满了好胜心,而不注意学习下棋的技巧。我告诉孩子:“走棋主要不是讲胜负,只在乎胜负的人是走不好棋的。围棋又叫‘手谈’,意思就是走棋的人之间的心理对话,也就是品格和文化提升的过程。”我又给孩子讲了前不久我参加一个围棋比赛的心得。

那次比赛,一共走了四盘棋。第一盘,我在棋力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在一直领先快到终局的时候,对手却害怕失败,体现起所谓的斗志,死磨硬缠,不肯认输。这让我感到了他不尊重别人的功利心,也让我十分为难、尴尬。当时,我感觉自己丧失了下棋的意义,棋艺变成了争斗。最终,我无法集中精力对付那些小小的谋算,本想投子认输,但初次交手,感到不太好意思,就勉强应付,终落两盘。

第二盘,我遇到的是有名的强手,我以前也交流过,自知在棋力、还是毅力方面,都不如他,所以大胆按自己的想法走下去,感受一下自己的状态……因为功底不扎实,导致崩盘,所以很快就中盘认输了。

最后一盘,刚开始,我一路领先。我本来可以很轻松、稳妥地拿下此局的,但是当对家下出某一个新手的时候,我本可以不理会它,因为它虽然有点巧味,但却是巧中寓笨,只要稍作退让,就很简单,而且不会影响胜负。但我对这步棋却充满了兴趣,我想做一个大胆的探索,尤其是在这种比赛的场合下,更激起了我敢于尝试的念头。我心想,即使输了,我也要去走一走,毕竟只是比赛嘛;而且任何走棋,不都最终是为了过程吗?机会难得,所以大胆地尝试了一下,导致全盘皆输。

我对孩子说:“虽然四战皆败,心中时有不悦,但却仍然保持了通透的愉悦感。围棋在我心中变得更有魅力,因为我在走围棋的过程中,感觉到了围棋带给我的强大的文化力量。”

孩子听了我的故事后,心理有所触动,对围棋有了一定的领略,也懂得了大千世界充满了无穷的道理。后来她在举棋落子之间,都对棋充满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