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583200000030

第30章 让孩子在生活中体现自己

孩子要学会生活,在生活中获得一个完整的世界。

让孩子知道保持礼貌待人的意义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驱车外出,途中偶见一个警察把一辆货车拦下,警察迅速向货车司机敬了一个礼,然后掏出罚款单,货车司机却百般抵赖,警察还保持着十足的礼貌。

孩子好奇地问我:“妈妈,明明是货车司机错了,又那么不礼貌,警察叔叔为什么还要给他敬礼啊?”

我哈哈一笑,解释道:“货车司机不礼貌和货车司机该被罚款,这是两回事。正因为警察区分好了这两件事,才让货车司机自知没趣、遵规守矩地接受了惩罚。”

我对继续保持在好奇状态的孩子说:“警察叔叔不以货车司机的不礼貌而还以颜色,那是因为警察叔叔现在是以办公的身份在例行公事,不能转移主题。同时自己在别人犯错或不礼貌的情况下,没必要自己不礼貌吧?所以,以自己的礼貌针对别人的不礼貌,就让别人规范在你的理智之内,也不得不老老实实地面对问题了。这就是针对错误的时候,一个正常人应该采取的最机智、合理的态度了。否则,不讲理的一方就会变本加厉、东拉西扯,而使整个场面都丧失了理性,不仅玷污了自己的尊严,也失去了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环境。”

孩子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饶有兴趣地听我说完,便笑了起来。

邻里和睦相处是孩子进入社会的摇篮

有一次,丈夫对孩子说:“柯纹,这段时间,你出门、路上遇到邻居们,邻居往往主动搭讪,你都爱理不理的。”丈夫又话锋一转,“其实,邻居跟孩子打招呼,主要是大家不尴尬,给人尊重,自己也方便。同时,邻居们和我们成人处得很好,因而总是爱屋及乌,对孩子也不多计较,也是很好的。”

丈夫还说:“邻居们经常夸孩子乖、长得漂亮,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客气的话;当然,孩子本身也确实比较漂亮,所以邻居们的称赞才显得更夸张,所以你没有必要显得骄傲。”丈夫说这些话,肯定对孩子有一种触动,如果不说这些话,也许孩子永远不知道这种情况。

我想,孩子听了这些话后是感受了温暖?还是感受了委屈……不过,孩子肯定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点应该确定。于是,孩子通过对邻里的充分了解,认识到了社会,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自己的状态,可以充分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为建立自己的主动和自我,形成与社会相处的方式,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反馈。所以,通过邻里的反应,孩子接触到了最可能真实的环境,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应酬让孩子开始走向社交舞台

有一次,我陪孩子到一个小饰品商店买小礼盒。我们先是选好了两种颜色的六个礼盒,还差两个红色的。这时,无论如何也选不好剩下的两个了。

我对孩子说:“你去问售货员阿姨,还有没有其他的供我们挑选?”因为不好意思,也不太好表达,孩子开始不依,推三阻四,找种种借口推脱。我坚持让孩子去,我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呀,我是帮忙的,你自己应该主动啊?”孩子想了想,只得硬着头皮去对阿姨说明了情况,虽然说得吞吞吐吐的,但最终还是表明了意思。

阿姨因为有点儿忙,所以不太愿意再去找存货了,弄得孩子十分尴尬。我看孩子都急得快哭出来了,我有意地不急于去解围,等了一下,看火候差不多了,才到孩子身边去,对售货员说:“小姐,你看,这些都是孩子要送给同学的,蓝色代表送给男同学的,红色代表送给女同学的,我们都已经选好了六个,就只差两个红色的了,这里剩下的红色都不太好,你帮我们找几个新的吧,不然,我们不好办的!”

售货员一听,见我们不是故意要找碴,而是事出有因,看到孩子真诚的眼神,她就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帮我们找起来,一会儿就找到了。

孩子拿着自己的礼盒,高兴得笑起来了,并向我表示了感谢,感谢里似乎有一种坚实的含义,又有一种领会到某种含义的愉悦。

公共场所是孩子的天然舞台

有一次,孩子就读的舞蹈家教学校要参加一次县里举办的歌舞晚会。我们虽然给孩子准备了服装,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但并不是把这次参演机会看得很重。但其他孩子的父母却把这个看得很重,就当是孩子终于谋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样。我们听见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跳,难得有这么好的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的孩子平时走路,总有点慵散,我认为,无论把孩子放到任何一个舞台、任何一个故事情节当中,我看孩子都是一个调子。唯一的差别就是,孩子能否如实地把自己展示出来?能够在套着道具之下,展示得出来多少?

所以,舞台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展示场所,只是一个担负有其他表演任务的场所而已。孩子平时的行为、言语、思想,才是孩子的最大、最自然的锻炼和展示。

但有的父母不注意孩子平时的仪态,而只求舞台上的技术、道具、布景、姿态等,以此来展示孩子,这样对表演只顾表面,只能导致孩子事倍功半和故意造作的表演。

我们现在在电视上常看到的孩子的表演,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种情况。而经纪公司挑选的,或者市场上冒出来的优秀舞蹈者或演员,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在起决定作用。

这就说明了父母在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时候,都必须从孩子整体的、基础的文化状态着手,不要迷信于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或纯粹技巧性的手段,这样才能把孩子带入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