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583200000023

第23章 一定要呵护孩子最初的自己

当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丧失自我。

不要让孩子成为观念的奴隶

有一次,我请孩子尝了一下我炒的猪肝,因为火候有点儿老,孩子尝了一口后,就不愿再吃了。我做了个鬼脸,也没再说什么。

我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隔了几天,我又买了一些猪肝来炒。这一次,我的火候拿捏得较为精准,猪肝炒得舒散得很,吃到口里又嫩又滑。我又兴致勃勃地拿到孩子面前,请孩子来评议。谁知孩子看见是猪肝,却不吃,再怎么劝,连尝一下都不愿意。

我觉得很奇怪,孩子怎么这么固执呢?劝了半天,怎么连尝一下也不愿意?我想:这恐怕太固执了……固执得有点可怕。照这样下去,孩子会被自己旧有的观念禁锢,成为自己观念的奴隶。这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来说,一定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但我也找了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请孩子品尝第一次那份不好吃的猪肝的时候,没有向孩子道歉?引起了孩子对我态度的不满意?或许是因为我平时的表现,已经让孩子觉得我是个不可轻易信赖的人呢?还是我们家庭平时营造的生活氛围,已经让孩子多少有点狭隘、压抑,已经没有多少探测的活力与勇气?也许都有点儿,不然孩子不会变成这个样子的。

所以,当孩子成为自己观念的奴隶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孩子对外界的不信赖,对生活产生了惰怠,而屈服在自己的狭隘里。我知道,这时可以用“一滴露珠可以照见整个太阳”的说法,说明我们平时对孩子教育的欠缺。但我还是给孩子说了一句:“柯纹,你不要固执嘛,你要敢于尝试新鲜的东西,不要成为自己旧有观念的奴隶。”但这句话感觉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一样。

伤害别人是因为心灵破产了

有一次,孩子打了人。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要打人呢?”孩子说:“因为他打了我,所以我就要打他。”我说:“是不是你先冒犯他?”孩子说:“不是,是因为他向我借橡皮,我不借,他就打我。”我又说:“他打你,肯定是他不对。你适当还手,也是合理的。但打人不是目的,无论谁输谁赢,你最终都应该找老师来裁决这件事,让老师给这件事一个答复。”我咽了一下口水,继续说,“那个同学打你,是因为他不自重、心理变态的表现,但你还击他,并不是因为心理变态,你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当然,你虽然还击了他,但你并没有从中得到满足;相反,因为你很自重,所以你需要寻求一个正确的答案,要让那个同学向你道歉。如果经老师调解,那个同学仍然不向你道歉,那么你就暂时与他断交。”

伤害别人是因为心灵的破产,我的孩子并没有伤害别人的意思,只是为了保全心灵的完整,进行了自卫,并提出了要道歉的要求。当一个孩子内心世界空洞、无趣的时候,他就不会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感到羞耻,也不能从很友善的活动当中去获得欣喜。可见心灵空间的充实和独立有多么重要。

此时作为老师,在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强令无理、又率先打人的孩子向被打的孩子道歉。一是纠正这个孩子的习惯,二是提醒这个孩子的行为方式不对,向有益的方向扭转,三是为了维护同学与同学之间独立团结的生活秩序。如果遇到已变得特别顽劣的孩子,拒不向受害人道歉的话,可以责令其父母帮助其孩子向受害方道歉。如果父母也做不到,甚至父母与其孩子也站在一边的话,那么就要通过法律程序,立争暂时解除学校与该孩子的教育关系。否则,正义不彰,教育不立。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好像不太重视这个问题,还喜欢把这种事情的本质进行掩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做法,将最终导致教育陷入急功近利的危险境地。

只有在不自信的时候才会迷信

有一天,孩子拿了一张血型与性格的测算表回家玩。

我说:“柯纹,血型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吗?恐怕是迷信吧?”孩子困惑地看着我,我说:“其实,血型与人的性格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血型与性格一致,那血型为什么不等同于性格呢?其实,血型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一种自然的东西,而性格虽受身体和环境的影响,但却又是受心灵控制的。所以,受心灵控制的东西,怎么可能被身体或环境左右呢?如果身体或环境真的可以控制心灵,那么就是心灵本身的无力了。心灵本身无力的时候,为什么要强加给身体或环境呢?换言之,当你的心灵无力的时候,确实要输给身体或环境,但是,这个时候,又不承认是心灵的缘故,说成是身体或环境的缘故。”我顿了顿说:“所以,这种以身体、环境作为对心灵解说的借口,是多么可笑,一眼便知。人在脆弱的时候往往还是愿意相信的,但最终不能相信,否则是会吃大亏的;也最终不能不放弃,当人产生强大动力的时候。”

其实,这件事说明了一个很神奇的道理,就是人们在心理脆弱的时候,往往就会迷信;而在心理强大的时候,就会只相信自己。也许这属于正常,因为人们在某一个时刻,很难不被这种现象左右,除非你有非常好的修养习惯。

所以,我又对孩子说:“只有不自信的时候,你才会迷信;当你自信的时候,你便只相信自己了。但无论自己的状况如何,我们在思想上,都不能相信错误的道理。在心情落寞的时候,我们与其去相信或营造一个错误的道理,不如面对事实,调整自己,走出低谷。与此同样的问题,诸如内向与外向,大脑的智商区域,性格与星座等,都是人们迷惑自己无能时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