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583200000022

第22章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纯洁而又零乱的心理

心理是孩子各种心态的反应。孩子心理的基本状态,是靠长期养成的,所以,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孩子本身的心理是健康的,但遇到不健康的环境,他就会以不健康的方式去适应,而把自己健康的那部分心理留藏在心中,在社会活动中被冰封。所以,一个什么样的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心理环境,决定了这个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

孩子因为心理不健全,要让家庭和社会共同培养;又因为他们心理的单纯,可能在培养的时候,被搞脏。

父母有时要理解孩子特有的表达方式

柯纹九岁的时候,说话突然比原来多了几倍。原来总认为孩子爱说话是好事,但现在她实在说得太多了,整天叽叽喳喳的,说不停。当其他家人偶尔讨论点事的时候,她还插嘴进来,如果你提醒她让我们把话说完的话,她就很生气,说我们不理她,搞得我们头都大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他们来说,生命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诱惑,满载着活力。也正是他们形成自我、建设自我的重要时期,所以即使吵得像一只不安分的麻雀,父母也要忍受。因为,父母此时正好让孩子完成自我建设,这条最好的最自然的路,完全不用父母多余的干涉。

所以,我们尽量配合孩子,用我们的观点解答她提出的各种问题,腾出更多的时间听她说话,还要忍受她高八度的嗓音。这样,孩子就能顺利地完成她的成长过程。但是,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说话还是要选择场合,注意音量,保持逻辑,把握节奏;如果过分不得体,我们还是要反对的。

我知道,很多父母总是习惯了成人的世界,按成人的方式处理问题。当孩子说话过度的时候,就会指责孩子,或者不理睬孩子。这是父母自私的缘故导致的,父母不明白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不仅是语言,而且还有交流的方式。我们父母不能一方面要孩子接受自己,另一方面自己又难以接受孩子。所以,在享受孩子的天真、烂漫的时候,也要接受孩子的状态和习性。

我们的父母必须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面对,不能不明事理、粗暴地按一些成人习惯去对待孩子。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人,应该按照更准确的方式去对待孩子,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者要注意的地方,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俗气的成人。

孩子的宠物会让她产生朋友的感觉

有一次,家里的吉娃娃小狗尾随我出了门。我没注意它到底跟随了我多远,当我上人力车走远了之后,才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狗不见了。据后来了解,小狗上街下街都没找到我,就自己回去了,我还挺佩服小狗的智商。

当我把这件事跟孩子说了后,孩子狠狠地责怪了我一顿。我立即觉得,孩子如此激动,似乎孩子与小狗的距离比与我的距离还近。

为什么呢?因为小狗虽然不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有用的咨询,但却相依相偎,不会给孩子带去什么不利的影响。很显然,小狗是孩子一个天然的朋友,不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全、不自在。

但是,我们父母在监护孩子的过程当中,就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人为的不良习气,给孩子造成了可能难以想象的伤痛。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孩子需要一个非常自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可爱。这种情感是父母无法提供的。

所以,当我们在爱孩子,或监护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要总是给孩子一手遮天的感觉。我们能给孩子的还远远不够,我们即使给予孩子再多,也只能是孩子世界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父母就应该知趣,把握好自己的位置,不要喧宾夺主,而是要把时间、空间更多地让给孩子自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只是站在她的身边,而不是占领了她的位置,孩子仍然是独立的!

独处才应该是孩子的精神家园

最近,我发现孩子回家后,爱把自己反锁在自己的房里。据了解,孩子在里面放音乐、读书、做作业、写日记等。

我终于发觉了,独处才是孩子的精神家园,父母是孩子需要时的帮手。而在这个独处的世界里,孩子能充分地享受到自我的空间,产生自我的乐趣,形成自己的爱好,走向自己的理性、健康、包容、责任、主动性、艺术力、科学观、爱情观等,就像在外面拥有尊严时的感觉一样。

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最大权力,就是帮助孩子保护他的独立与尊严。而作为孩子,就是如何尽量保持自我的世界,在生活中得到实施。

从这个角度看出,社会只是孩子的表演场,而孩子自己的世界才是孩子思考、行为的中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内心世界,而是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能够形成,再走向社会,展示她的价值,又最终体现为孩子内心世界的丰满。

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是要让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受浸染,而依靠孩子内心世界的坚实去对待社会的行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干涉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她如何适应社会,而是保全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她去适应社会,并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孩子真正内在化地活在社会中。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成为孩子内心世界成长的助手,而不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