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583200000020

第20章 父母应该防止自己心理可能潜在的变异

父母总在不经意间有一些变态的成分施加给孩子,这是教育的难题。

父母下结论前应该先了解情况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让我在家做午饭。等到中午的时候,妈妈一进门,就问我:“饭做好了没有?”我说:“还没有。”

我正要解释,妈妈就大发雷霆,说什么“好吃懒做,成天只顾自己,一点不疼惜大人”,大骂还不断地升级,说什么“学习,学习不好,做事,做不好,一无是处”,最后达到了最大的发泄点,干脆骂我“不知羞耻”才算降温。

我知道,由于生活的压力,加上妈妈的文化程度不高,这样骂我,虽然接受不了,但还是可以理解的。妈妈从来不注意什么教育方法,就事论事,只管效果,不管原因,把将来看得高于一切。可以说长期遭受到妈妈的无理对待,我都习以为常了,但每一次对这样无厘头的辱骂,心里还是满怀着怨气。这种事情给我的心理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使我对生活报有又爱又怕的心态。由于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爸爸,导致家庭气氛一度极不和谐,生活比较被动。

我本来还想对妈妈解释,说这是因为今天停水的缘故,但现在,似乎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做饭的问题,而是妈妈对我的态度问题,是辱骂带来的屈辱与打击,让我难以承受。

所以,父母在监护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不然要闹笑话的。把这些“笑话”泼洒在孩子身上,那就不是笑话了,而是毁灭。父母所犯下的错误,不是“即兴”,而是整个教育姿态的问题。

不要在孩子面前玩弄感情式交易

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我们带孩子到游乐园玩,而且一次玩了好几个项目。孩子玩得特别尽兴。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对我格外亲热。我知道是因为满足了孩子以前不太容易实现的愿望,并且一下子超出了孩子最初的对愿望的满足度,所以她对我特别亲昵。但问题是,这同样有点超乎我的想象,感觉到孩子误会了什么。

开始我有种扬扬得意的感觉,享受着孩子特别的亲昵与拥戴,但过后我就感觉有点过分了。因为孩子扭得我很紧,似乎告诉我:“你对我这么好,我才会对你更好的。”我立即对孩子说:“柯纹,对不起,其实以往没带你出来,是因为我们对娱乐的价值认识不够,加上这段时间确实很忙,很少带你出来玩。今后,我们会经常带你出来,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孩子对我的话略有所悟,欣欣然对我说:“知道了。”我知道孩子应该是知道了其中的基本道理,等她把对我们的感激转化成对我们的尊重,剩下的就是爱了。所以,我们不能强求孩子做到什么,或不做到什么,做与不做,应该运行在父母对孩子监护的责任之内。父母没有权力超越监护的范畴,也没有权力不达到监护的责任,所以,父母必须很尊重孩子,也令孩子必须尊重父母,平起平坐地各自实施监护与成长的任务。这当中,没有任何可以交易的余地。孩子应该完完全全、安安逸逸地过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被父母心情左右的感觉。

不要让孩子在父母之间找空当

有一次,孩子要求再买一支钢笔,丈夫同意,我却不同意。我觉得孩子已经有了两支钢笔,只是因为不爱惜,才在短时间内连续损坏两支。这两支,我觉得可以修,孩子却坚持要一支新的。

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同意的话,问题就好解决了,但现在,孩子看到了突破口,老缠着爸爸,非要买不可。

当然,买一支钢笔事小,但孩子在父母之间找空隙,却是一件对心理影响很恶劣的事。孩子会因此而变得投机取巧、丧失自尊、淡化自立。

可见,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状态,就必须以良好的状态对待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父母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两个人,要让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具有共同倾向,显然不行。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各自保持各自独立的状态,然后按独立的状态共同融合。这样既可以保持对彼此的尊重,又可以让彼此有质量地活着,还能让彼此的责任非常好划分,达到合而不同、和而不腻的独立的高质量关系。

我们的家庭,实际上是一个品德、修养、学识、能力的修炼场,不是随随便便的什么场所,也不是展示哪一个人嗜好的地方,更不是用来达到共同利益的帮会。所以,家庭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是一个人格品质的平衡场,开不得半点玩笑的。但并不是没有欢笑、没有娱乐;相反,建立在尊严、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和谐,才能创造最好的文化,产生最好的娱乐,制造最好的价值。

最后,我和孩子的爸爸沟通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凡是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要父母一方反对,该事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