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583200000019

第19章 享受自律的父母是好父母

在自重里享受一切,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指标。

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由于丈夫给孩子买的秋衣太长了,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孩子怎么穿都不舒服。丈夫总说这样穿就可以了。孩子却不干,赌气赖在床上。丈夫就连骂带威胁,结果弄得孩子连上学的时间都没赶上。

我说:“柯纹,你正长身体,衣服尺码随时都在变,爸爸没有掌握好,也是情有可原的,你就先克服一下勉强穿半天吧,下午就调换。”我示意丈夫也向孩子道个歉,为此事承担起责任。丈夫听我言之有理,也就淡淡地向孩子道了歉。孩子见爸爸主动道歉,觉得自己也不够理解爸爸,于是也主动向爸爸道了歉。

这样,不仅让丈夫主动化解了一场小纠纷,还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勇于负责”的榜样,既得到了孩子的尊重,也给孩子以尊重。相信下次在孩子做错了什么事的时候,她也不容易产生躲避责任的习气,因为她从中学会了尊重和被尊重。

我们的教育,往往过分地注重了孩子的错误,而无视了父母的错误,好像父母的错误并不要紧,主要是让孩子得到纠正、得到进步,所以把对父母的要求放低了。当父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便以自己的主动介入作为教育的主要事务,而忽略了“管好自己,就是管好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教育自己”的原则,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

父母不要放纵自己的不良习气

周末,孩子的爸爸喜欢轻松一下,与朋友在外面打牌、聊天,要很晚才回家,往往都是我和孩子睡觉之后他才回家。这段时间给孩子的心态造成了较明显的影响。

孩子一般都与我一起在家中玩耍或者学习。起初,孩子还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要到睡觉的时候,问起爸爸,才悻悻然的样子。随着次数的增多,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开始产生了,发展到后来,每到周末她就心里不自在。周末来临时,她都要问我:“爸爸今天打不打牌?出不出去?”我安慰孩子说:“爸爸平时辛苦了,周末打打牌,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又说:“但不要打那么晚嘛。”我说:“是的,我们再给爸爸讲讲,让他多注意一下。”后来,一个周末的深夜,我从睡梦中惊醒,听见有人用钥匙在开门,我以为是丈夫回来了,便起床去帮助开门。开门之前,我先问了一声,没有回应,又问了一声,还是没有回应。我感到很奇怪,就从门孔往外看,没看到什么人,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赶紧找了一个东西拿上,把门打开,结果外面什么也没有。

我把这件事给大家讲了,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并迅速制订了防范措施。这件事给孩子的心理增加了更大的负担,孩子每天晚上都要亲自检查一下房门反锁的情况,才能安睡。后来过了很久,孩子才慢慢恢复过来。

当父母有一些不良习气影响到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心理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表面上看来,父母的个人行为与孩子的关系不大,但透过家庭秩序,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所以,父母不能把教育仅仅作为针对孩子的一件事情,而必须把自己融入与孩子一起的生活当中,与孩子心理互动,建立一个相互结合的教育平台。

父母要在克制中把握教育的全局

据朋友讲,她的小孩经常偷拿家中的钱,虽然数额不大,但却把习惯搞得很坏。朋友本身是一个很耿直的人,见不得偷拿现象,对自己孩子的这种做法,深恶痛绝。他已经多次教育孩子,但效果都不明显。有一次,我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恰好他的孩子过来了,我看到朋友给孩子生硬地说完事后,还狠狠地用眼睛“锥”了孩子一眼。

孩子走后,我就对朋友说:“别这样对孩子吧,你对孩子越严厉,越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现在有些不良的表现,是不是你平时把孩子管得太严,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与空间啊?”

是的,当我们父母一味地对孩子严加管教的时候,往往只能导致孩子逆反,或懦弱,或与父母的关系紧张。所以,当孩子有不良表现的时候,我们更要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而不要一味地加压下去,直到关系僵硬到非常尴尬的程度。

当父母只顾解决孩子的局部问题,而放弃了整体的对待孩子的态度、方式,就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所以,父母不能只顾解决眼前的问题,必须全面地思考、对待整个问题,顾彼失此就会导致舍本逐末,教育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的父母要有一定的忍耐力,讲求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把家庭教育这部钢琴弹出和弦来。而一味地把问题压下去,这时父母再把责任转嫁到孩子身上,父母倒是脱掉了干系,但孩子就“每况愈下”了,教育的初衷也就离题万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