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阴阳寒热养生智慧
10579100000016

第16章 心阳虚证

心阳虚证是心中阳气不足,气血失于温运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概称。本证多由久病体虚、年老脏气虚衰;或汗出太过、耗伤阳气;或素体禀赋不足引起心阳不振、不能温运气血;或思虑过度、劳伤心神,以致心阳不足;或心阴不足、阴损及阳、耗伤阳气而形成。

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心胸憋闷,形寒肢冷,气短息促,自汗,面色白,倦怠无力,舌淡苔白,或舌体胖嫩,脉细弱或结代等。

心阳虚证常见于“心悸”、“胸痹”、“虚劳”等病症中。

心阳虚证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表现各具特点,治法也不同。若心悸病中出现心阳虚证,则表现为心悸、心中空虚,惊惕而动等症,多因气虚阴损,累及于阳,遂致心阳不足,神不守舍,心阳既虚,卫外失固,不能维护心主,则心中空虚,惕惕而动。或饮邪上逆,损及心阳所致,治宜温通心阳,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若胸痹病中出现心阳虚证,表现为胸闷、发憋、气短、疲乏,甚则作痛等症,多因心气不足,胸中阳气不振,清旷痹塞,或因痰浊阻遏胸阳,胸阳不通,气血失畅,心脉痹阻所致,治宜温中散寒,方用栝楼薤白半夏汤或吴茱萸丸等方药。若虚劳病中见心阳虚证,则表现为面色觥白、自汗、倦怠无力、舌淡、脉弱等症,乃心阳不足,血行不利,心气不充所致,治宜温阳益气,方用四逆汤和补气运脾汤。

心是人体生命的主宰,统管脏腑进行协调活动,正如《(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在心阳虚弱的病机演化过程中,常伴有几种情况,一是由于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导致血瘀,产生疼痛,故心阳虚证常兼见心痛、舌紫暗等症;二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心阳不足,其气亦弱,气弱运行无力则气滞,多伴有胸闷作痛等症;三是由于心阳不足,不能温化水饮,导致痰饮内停,常见胸闷、发憋、气短等症,如水气上逆,则引起头眩。当心阳虚趋向恶化时,阳气暴脱。可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弱欲绝等心阳虚脱的证候。

问:什么是结代脉?

答:结代脉是病脉中的两种类型,结脉是指脉事缓怠,时一止,止无定数,说明体内阴盛气结,寒疾痊血;代脉是指脉动缓而中止,良久方事,止有定数,反映脏气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