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长的烦恼
10573800000009

第9章 心理自助措施

小朋友们,上面分析了那么多关于你们的课外生活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课外生活会让你们产生心理压力。同学们肯定在心里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了吧!小朋友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减轻我们自己的压力吧!

1.重新认识课外生活的价值

国外学者布洛南的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正当的休闲活动具有下列的功能:①使学生有机会体验成就与能力;②促进创造力与自我表达;③使学生自我成长与自我界定;④使学生自我实现与发现个人的人生意义;⑤发展个人特质与人格;⑥发展人际与社会技巧;⑦达到或维持心理健康;⑧促进学业进步。国内研究者也明确指出,合理的闲暇时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身心健康、人际交流,还有助于完善你们的知识结构。小朋友,阅读了国外和国内学者的研究,你们有什么感想啊?现在是不是应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了,这样我们才能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地成长,才能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学生课外生活的价值具有两重性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合理的课外活动,是儿童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不健康的课外活动及社会交往,却往往会给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危害。课外生活还是会有教育学习的意义的,但是同学们现在必须改变学习的观念。对小学生来说,除了课业之外,读书、看报、看影视、用电脑、游戏、玩耍、交往、参观、旅游、逛商店、探亲访友、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只要符合健康、益智的要求,也是学习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报告中,把终身教育的概念看成“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并从这点出发,强调“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下面就是四种基本学习的介绍,同学们可要仔细阅读。

①学会认知,也就是说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②学会做事,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③学会对互依存问题的认识。④学会生存,以便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显然,这些学习,光靠学校的计划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学生的课外生活,除保证足够的休息和必要的课业外,可以适当地围绕这四种基本学习展开,为以后的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3.坚持发挥主动性

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十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应如此。小学生应该学会独处和自由支配闲暇时间,是人格和谐发展、创造能力充分发挥所必需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欲望随意地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这就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努力使学生的课外生活由受约束转向自主、自由。①同学们必须完全自己支配自己的课外时间,不能让老师、爸爸妈妈任意占用课外时间。②同学们必须在课外活动中发挥主动性。③同学们必须自己观察出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及时发现、捕捉我们的兴趣、爱好、潜能和闪光点。④让同学们在多样化的人际交往中发挥主动性,从中感受课外生活的魅力。小朋友们如果困于有限的、固定的、单一的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难免导致孤陋寡闻、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甚至出现种种心理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司马光的故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沉下去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小司马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救了落水孩子的生命。小朋友,你们如果积极思考,可能比小司马光还厉害!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著名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说过:“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美国名人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生活习惯懒散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注意自身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的真谛所在。

这么多名人都说习惯很重要了,看来同学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你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可是好习惯并非自然而成的,所以我们才要通过自我控制来培养好习惯,而且这样的培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著名文学家鲁迅爷爷可是强迫自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下面我们看一看鲁迅爷爷嚼辣椒驱寒的故事吧:鲁迅爷爷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他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小朋友们有什么启发呢?我们都听说过有志者,事竟成吧!习惯就是在我们一点一滴的坚持中形成的。同学们,我们应当努力培养好习惯,用我们的优秀行为感染周围的人,影响周围的人。比如,出入教室时,轻轻地带上门;放学了,随手关上教室的灯;在公共场所,轻声慢步;见到老师,礼貌问候;上学路上右行,注意交通安全等。这些都应成为我们的习惯。

习惯还需要从小培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关于习惯的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故事听完了,大家想一想,能够最后参加总经理面试的这几位学生,是从千军万马中挑选出来的,难道他们还不够优秀吗?这家公司为什么不录用他们呢?因为这几位大学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这不是可以临时抱佛脚抱出来的。

因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比如,做作业,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可以说是自动化地按时完成,不需要别人的提醒和督促,更不会拖拉了。可见,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掌握文化知识,因为它使我们自觉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一般地说,优秀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做该做的事,远离不该做的事。

孩子们我们需要培养哪些习惯呢?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整理自己的房间;做人的习惯,如诚实、守规则;做事的习惯,帮家里做些家务等;还有就是学习的习惯,如按时做作业等。有了这些好习惯,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孩子的。

我们小学生,处在人生的开端,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人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必须善于总结经验,改正不良嗜好,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未来的我们才能够驰骋于知识的天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最后用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