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置身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之中,企业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融资渠道纷繁复杂。
对于私营公司而言,如何制定有效的最佳筹资决策,是企业在融资之前就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1.融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在企业进行融资之前,不要把目光直接对向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途径,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企业必须融资吗?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不仅是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
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2.综合分析融资规模
由于企业融资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来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
3.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
所谓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
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这就有必要对企业融资所涉及到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做综合具体分析,不仅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融资方式,而且在选择的时候还要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这样才能合理的预测各种可能的变化趋势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4.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资金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主要包括:融资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费用、融资后的资金占用费用以及融资时支付的其他费用。
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融资成本的计算要涉及到很多种因素,具体运用时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主要融资方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
5.选择最佳融资期限
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做融资期限决策,即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
从资金用途上来看,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则根据流动资产具有周期快、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宜于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则由于这类用途要求资金数额大、占用时间长,因而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融资、发行债券、股票等。
6.尽可能保持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经常会发生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的部分丧失,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独立性,而且还会引起企业利润分流,使得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能一味固守控制权不放。比如,对于一个急需资金的小型高科技企业,当它在面临某一风险投资公司较低成本的巨额投入,但要求较大比例控股权,而此时企业又面临破产的两难选择时,一般来说,企业还是应该从长计议,在股权方面适当做些让步。
7.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在融资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大不一样。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通常可以采取各种融资方式的合理组合,即制定一个相对更能规避风险的融资组合策略,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比如,对于短期融资来说,其期限短、风险大,但其转换能力强;而对于长期融资来说,其风险较小,但与其他融资方式间的转换能力却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