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理论与文献的探讨,尤其是通过对Berry、Gr?nroos、Rafiq和Ahmed所提出的三个内部营销模型的比较研究,作者发现,三个模型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逻辑主线或核心假设关系,即组织实施的“内部营销”,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而使其产生“顾客导向”,并最终由其创造出外部市场的“顾客满意”。
然而,遗憾的是,有关这些概念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至今不仅数量相当有限,而且结论也较为混乱(Rafiq和Ahmed,2000)。比如,就员工工作满意和顾客导向关系来说,有的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和顾客导向呈弱相关(r=0.28)(Hoffman和Ingram,1991);有的研究发现工作满意与顾客导向呈显著正相关(Pettijohn,Pettijohn和Taylor,2002);有的研究发现顾客导向与工作满意(r=0.18)和激励(r=0.24)呈弱相关(Kelly,1990);还有的研究结论却与模型中的理论假设正好相反,不是工作满意导致顾客导向,而是顾客导向带来员工的工作满意(Siguaw等,1994)。
作者将关注点锁定于内部营销模型的逻辑主线或核心假设,即“内部营销、员工满意和顾客导向”之关系层面(顾客导向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不作为本书的研究课题),其目的就是要在中国本土环境背景下,不仅探索性地研究内部营销对员工工作满意与顾客导向的影响关系,而且还要探索性地研究内部营销对(商业)零售业以及全员的适用情况,同时,也借此探索性地验证内部营销经典理论之于中国企业的通适性。
作者以内部营销为自变量,以工作满意为中介变量,而以顾客导向为因变量。同时,在模型中加入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公司工龄)和员工工作性质(营业人员,非营业人员)两个调节变量,以此探讨企业内不同人群对内部营销的感受程度,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工作满意,进而影响顾客导向的。本研究假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