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12

第12章 把吃饭变成一种游戏

游戏,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很多家长每天为孩子吃饭的事情弄得精疲力竭,如果能把吃饭和游戏结合起来,那将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其实不少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已经不知不觉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很多人都反对孩子吃饭时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饭,而我所说的”把吃饭变成一种游戏“是指把游戏的内容设定为吃饭。比如,妈妈为了能让1岁左右的宝宝吃饭时把嘴张开,就对宝宝说:”宝宝,让我看看大老虎是什么样子的?嘴张得大不大呀?“这时孩子会乖乖地把嘴张开,妈妈就会不失时机地把饭菜喂到孩子嘴里。

对于3岁左右到6岁的孩子来说,上面的游戏也太”小儿科“了,但只要家长抓住孩子爱玩游戏这个心理特点,操作方法其实还是有很多的。

听故事,是这个阶段孩子特别喜欢的事情,而且喜欢把自己设定成故事中的主人公,这样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吃饭“寓故事之中。比如,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参与一些家务劳动了,您可以和孩子玩”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做果盘的游戏,您和孩子可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非常强烈地参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欲望,如果加以利用并适当地放手,不仅可以让孩子增加自信,同时孩子吃起自己做的饭来也会分外香。

应对策略

1、把游戏的内容设定为吃饭

您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定游戏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孩子觉得新鲜好玩,把吃饭当成一种游戏。比如,让孩子当小白兔,就可以玩小白兔吃萝卜的故事;或者干脆让孩子来当某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边讲故事边顺理成章地吃饭,比如,讲”小老虎出来找吃的,他发现了喜欢吃的牛肉干,说:’我要吃,我要吃‘“,这时您可以顺便把饭菜送进孩子的嘴里,这样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吃东西是很自然的事情。

2、让孩子自己吃饭

您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做出的结果时常会超出大人的想象。孩子满1岁时,有很强的动手愿望,看着爸爸妈妈一筷子一勺子地往嘴里送吃的,孩子也很是眼馋,有时会直接伸手去抓。爸爸妈妈一定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不要阻止,而是要鼓励,让孩子体会自食其力的快乐的同时,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可以和孩子玩比赛吃饭的游戏,我有时候会和女儿比赛,看谁能得第一名。

3、让孩子参与到做饭中

做饭是吃饭的前奏,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前奏,对下一步的吃饭能起到积极的影响,这个方法似乎要浪费很多时间,其实不然。如果真的去做,过程还是很快乐的,当您看到孩子大口大口吃饭的场景时,对于有一个平时不爱吃饭孩子的家长,将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呀。而一旦形成了吃饭的习惯,有些形式就可以省去,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省事了。

经验分享

以前我女儿不喜欢吃饺子,每当我们吃饺子时,总要给她留出一块面团做面条,时间长了,这件事情就这样被固定了下来。饺子是我们的传统美食,怎么让孩子爱上吃饺子呢?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记得孩子2岁多的时候就可以用筷子吃饭了,并且能轻易地夹起花生米。所以我想让她学习包饺子,并且想以此作为培养孩子吃饺子习惯的突破口。有一次,我陪孩子去玩具店买玩具,一个饺子机引起了女儿的兴趣,并且她向我提出了购买的要求。经过向店员了解,得知这个饺子机的材料很环保,用它包好的饺子可以吃,当时我忽然眼睛一亮,这不正好是我需要的吗!当时我就给女儿买了下来。回家后,孩子就开始学习用饺子机包饺子,后来还吃了自己包的饺子。从此以后,每当我们包饺子时,女儿也要参与,并用她的饺子机来包,让我高兴的是,女儿慢慢也喜欢上了吃饺子。

温馨提示

把吃饭当成游戏,有个度的问题。一旦孩子从厌食、偏食到喜欢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一定要降低形式上对孩子的吸引,慢慢淡化游戏的色彩。当孩子喜欢上吃饭,妈妈就一定要适时、果断地结束游戏,千万不要让孩子喜欢吃饭的同时,又养成其他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