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10546300000034

第34章 美人计

【原文】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

对待兵力强大的敌人,就要设法集中全力攻击它的将帅;若敌方将帅足智多谋,就要挫败他的意志。敌军将帅的意志一旦被“弱化”,士气萎靡,其战斗力就会丧失殆尽。所以,要尽一切可能,充分利用敌方的弱点,进行渗透分化,这样就可以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以保全我方的实力,扭转不利局势。

【计名由来】

美人计源自《韩非子·内储说下》:“遗人……女乐二人,以荣其意而乱其政。”说的是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兵攻打虢国,而虞国是必经之路,晋军欲向虞国借路伐虢,又怕虞君不肯,晋献公于是采纳大夫荀息的建议,把晋国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及女乐二人送给虞君。虞君生性贪婪,不顾军师宫之奇的反对,同意借道给晋国。晋国灭掉虢国,回师途中,又顺手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君。“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但这一计是在美人计成功的基础上实施的。《六韬·文伐》中说,对于直接用武力不能征服的敌国,应“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这里所说的就是指美人计。

本计的特点是:用美色或其他财物诱惑敌人,尤其是敌方的将帅,消磨其斗志,分裂其核心,使部队丧失战斗力,从而乘机取胜。

【古今战例】

雪国耻西施立功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勾践继承了王位。吴王阖闾不听伍子胥的劝阻,趁越国大办丧事之机,出兵攻打越国。战斗中吴王阖闾右脚负伤,回国后没几天就死了,夫差继承吴国王位,决心为父报仇。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发兵攻打越国,勾践在会稽山被围,迫于无奈与吴王讲和,表示情愿当吴王的顺从臣仆。勾践夫妇作为人质在吴国小心伺候吴王,受尽屈辱,最终取得了吴王的信任,3年后被赦回到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立志雪耻复国。勾践与文种商量复仇大计,文种向勾践献上破越7计,美人计是其中的第三计。为了实施美人计,越国大夫范蠡找到了深明大义的美女西施和郑旦,把她们送给夫差。西施不但相貌绝美,而且能歌善舞,才智过人,很快得到了夫差的宠爱。夫差对西施可谓是言听计从,于是,西施便和郑旦用计竭力挑拨他和重臣伍子胥的关系,借夫差的手杀掉了足智多谋的伍子胥,极大地削弱了吴国的军事力量。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便带领大队人马攻打吴国,吴国大败,夫差被迫自杀。不久,越国便称霸一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