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病毒
10542900000011

第11章 冠状病毒

从植物、动物到人类,从细菌、真菌到放线菌,病毒无所顾忌地在“微观”与“宏观”世界里横行霸道,就像一股庞大的“恶势力”,在生物界可谓“臭名昭著”。也许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也许是本性的使然,一群病毒肆无忌惮地在生物界来来往往,吞噬生物的机体,危害人类的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病毒,为了让读者能够对病毒有个深层次的认识。

1.冠状病毒研究的历史

我们知道,冠状病毒,最先是在1937年被生物学家从得流感的鸡身上分离出来。而鼻病毒,是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的。人们首先发现致人感冒的鼻病毒,是与感冒有关的,但是只有不到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1965年,特利尔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哈姆尔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麦金托什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出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

实际上,冠状病毒,是1968年由一个叫秦瑞的科学家发现的。这种病毒之所以被命名为“冠状病毒”,是因为其形态。该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外膜呈日冕状,或者叫做皇冠状突起。

1975年,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

2.冠状病毒科的分类

代表株: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其他成员有:人冠状病毒。

鼠肝炎病毒。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初生犊腹泻冠状病毒。

大鼠冠状病毒。

火鸡蓝冠病毒。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3.冠状病毒的理化特征

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有60~220纳米,外形像皇冠,故被人们称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由单一的核糖核酸(RNA)构成,这种RNA和蛋白,共同组成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有三个结构蛋白,属多糖蛋白。它的特点是,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非常容易出现变异,正是由于这种很高的重组率。重组后,RNA变了,其基因序列发生了变化;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变了,蛋白质上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变化了。

冠状病毒独特的流行病学:迄今为止,人类先后发现了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有些冠状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生病,另一些冠状病毒可引起牛、猪、鼠、猫、狗和鸟类等发病,特别是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瘟疫和犬瘟疫。犬瘟疫,表现为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传染给人后,其临床特征为腹泻。引起病害的病原就是冠状病毒,通常情况下存在于病犬的胃肠道内,并会随病犬粪便排到自然界中,污染饲料和周围的环境。因此,这类犬冠状病毒,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犬冠状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粪便中的冠状病毒,可存活6~9天,污染物在水中,可持续保持数天的稳定传染性。因此,犬群中一旦发生这种病,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其流行和传播。犬冠状病毒对热十分敏感,紫外线、来苏儿、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这种病毒杀死。冠状病毒,可感染人和家禽、家畜,普遍引起家禽的传染性支气管炎、鼠肝炎、猪脑脊髓炎、猫传染性腹膜炎等。冠状病毒也会引起的一些人类疾病,其中有两类,首先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其次是肠道感染疾病。

对冠状病毒的提取分离工作,难度相当大,需要用人的胚脏细胞、气管及鼻黏膜细胞,经器官培养,方能提取分离。增殖病毒,也十分困难,也要用上述材料和方法。

该病毒,对温度却十分敏感,33℃生长良好,35℃就受到抑制。由于这个对温度敏感的特性,所以由它引起的流行疾病,多发生在每年冬季和早春季节。

对于冠状病毒,目前人类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冠状病毒引起的流行疾病的药物。

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应当是配制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的时间较长,解决病毒快速繁殖的问题,是研制疫苗所面临的难题。

对冠状病毒的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即我们国家卫生部已公布的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对冠状病毒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冠状病毒对人类的感染,在全世界都普遍,人群中普遍存在冠状病毒抗体,成年人体内的抗体数量会高于儿童。各国报道的人群抗体的阳性率都不同,我国人群以往冠状病毒中的抗体阳性率,大约在30%~60%之间。

呼吸道容易受到冠状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常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它的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也有报道认为,不同病毒的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间隔2~3年,流行一次。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较差,再次感染这种病毒是较常见的事。

4.冠状病毒的临床特点

冠状病毒,是成人患的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儿童,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平均为3天。典型的冠状病毒感染,表现出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不同型别冠状病毒的致病力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OC43株引起的症状,一般比229E病毒严重。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症状。病程一般在1个星期左右,临床过程轻微,没有后遗症。冠状病毒,还可以引起婴儿、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10余次,严重者可以出现血水样便。

医学文献报告,冠状病毒的感染,可以产生以下临床症状:

(1)呼吸系统感染,包括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

(2)肠道感染(婴儿偶尔发生);

(3)神经系统症状(很少)。

临床上,多数冠状病毒易引起轻度和自愈性疾病,但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

5.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冠状病毒,可以通过人体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它的感染高峰,一般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

对其预防,有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较长,解决病毒繁殖问题,是其难题)和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即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