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10541900000093

第93章 千万不可小觑了孩子

“儿童精神生活的特点是,对于影响他感情的各种现象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对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造成的痛苦和伤害尤其敏感。每个教师常常都能听到小同学报告关于他的同学或高年级犯过失的事,这些报告中最常讲到的是某某同学欺负了某某人。告状的人是在向老师倾诉义愤,这时他还没有能力做出更多的行动。认真倾听这些幼小孩子诉怨之词是十分重要的,要知道,他们并不要求老师去惩办肇事者,即或是欺负了他本人也罢。他所希望的是,要老师能理解和分担他的苦楚和愤怒心情。他们报告的委屈,在大人们看来,往往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要知道,孩子有他自己的标准,有他自己衡量善与恶的尺度。我们不仅要俯听孩子们所关注的世界,而且要深入到他们的思想中去,体验他们的情感,为他的不安一起激动。不能鼓励孩子告状,但当孩子前来诉说他的不悦情绪时,很少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告状。他所寻求的是,要使自己的感受在另一个人的心灵里得到反响。”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202页

我想,学生有问题有疑惑找老师或校长,是寻求一种公平、正义的力量,是一种期待。这种力量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很强烈。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他们的要求、提醒、寻求、困难,一定要有所表示。让他们感到他们自己是一个个小大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及所见所想,同样是重要的,大人们是很在意的。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自信,自重,自励,从而变得对生活有兴趣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够逐渐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有一次,我正在和客人谈话,两名男生来找我反映事情。两人进门后,你说一句,他辩一句,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气势很凶。我并没有将他们赶出去,而是和客人暂时停止交谈,我们一致耐心倾听。我和客人不约而同地引导他们要注重说话的技巧,让他们一人说话时,另一个人不要插嘴而倾听。我们说,这样做也是一种礼节。他们说完后,各自松了一口气,心情渐渐平静,等待我们当裁判。我和客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化解了他们的矛盾。两个身高将近一米七的小男子汉眉头舒展,跑了。我想,此时,我与客人的倾听客观上无形地会给孩子以教育和影响。我们的劝解理念也非常简单,无非是和和稀泥,说说好话。生活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牙与舌头那么好,还不是常常打架?男子汉,要拿得起放得下。经大人一调节,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倘若当时我劈头训斥一顿,孩子内心的苦闷得不到化解,就会产生失望等消极情绪。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他们又会学而践之,在社会上去感化更多的人,这就是教育中的效仿效应。孩子们的正义感,评价事物的标准,担当责任的气魄,就会在这样的亲身经历场景中得到构建,教师千万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