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雷什中学有一个传统,每逢暑期每个教师都要带孩子们到野外宿营几天。孩子们特别喜欢在草地上宿营,他们迫不及待地盼着那些令人神往的夜晚的到来。那时,他们将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下,在散发清香的干草堆上,倾听关于远方国家和遥远星空世界的故事,静听夜间的沙沙声。繁星的闪烁,可口的稀粥,篝火引燃的炭火,黎明前那逼人躲进草堆的寒气,河中的嬉水。这一切,都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无法忘怀的印象。
孩子们之所以这样喜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也是人这个“自然之子”对本体来源之根的留恋和回归,是人本性中深层次的一种顺然需求。常常带孩子们以集体的形式到自然中沐浴、交流、分享、提智,可以使他们找到一种婴儿般的本真和淳朴之感觉。这种集体与自然交融的清纯的氛围,会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的美妙之境。在这样的场景中,孩子们的奇思幻想以及嬉戏之愉悦会陶醉他们的身心,使他们达到忘我去忧之境界。这样的适度调整有利于强化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对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之共识,有利于培养人与人之间同志式的美好情感。我校每年六年级毕业的学生,在考试前班主任都要带他们去远足、野炊。孩子们兴尽天然,教师亦乐于组织。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一起将多年来共同走过的艰辛历程、快乐镜头在这里总结、重温、定型,从而给大家留下一笔美好的记忆。
人与人的情感是靠活动来淘洗的。在纷繁的教学之际,抽出点空儿,带孩子们去野外走走,也是创造教育美妙场景的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