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长忠的请假,让四二班的孩子们与我有了新的亲密接触。
午诵的时候,我上楼。操场上一帮孩子玩跳绳,跳得最欢的是亚丽。我说,来,放讲义本去,下节我们上国学课。
亚丽一阵欢奔,不见身影。可惊起了另一片不满声:我们班咋没国学课呢?循声望去,那声儿是四一班的孩子发出的。我笑着说,等有老师请假,就找我替你们上。
来到教室,大家还没坐好。午诵的习惯,在这个班还需要加强。这是我的第二印象。如五一班、五二班那帮孩子,只要午诵的铃儿一过,那准是朗朗的书声,惊起一片。
稍作指点,孩子们便坐好了。我开始起第九章的头,让大家读两遍,背不下来,我只好用分组法记忆,大约二十分钟时间,孩子们基本会背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表现最好的有三四位孩子,很抢眼,得了五束花。我将五束花举起来,边摇边说,这就是实力。大家自然明了,羡慕不已。此处一激励,效果很佳。
接下来,我们完成了两块任务。第一块是说校园里的大事。大家业已猜出:是捐款的事,自己也为白血病患者捐了款。为了强调,我学着说书人的模样,将为什么捐款的前因后果,讲个明白,并让坐在第一排的加明,将此事连起来说一遍。一是考考听力,二是让他们完成说话训练。加明是班上的精明人物,一路说得很顺畅,得一朵红花奖励。
第二块任务是续接百元故事。有四五个孩子举手,佳庆举得最高,讲故事又是他的强项。我选择了佳庆,这也是调动他积极性,定住他思维的最佳武器。
这佳庆,就是一块讲故事的料子,所言基本是几天前的故事的翻版,到了新创阶段,便有以下情节:
A:正当失主睡梦中听到老婆训斥自己的时候,突然被外面的吵声惊醒。
B:外面这么大的声是哪儿来的呢?原来是他的宝贝儿子也走了出来,对着前来送玩具的我说,你怎么用我爸的钱买玩具呢?
C:失主赶紧起床,走了出来,看到眼前的情势,对着他儿子说,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
D:这时,失主的老婆也教训自己的儿子说,人家是客人,是来送东西的,要学会有礼貌。
这时,我接过话头说,失主和他的老婆这样做是对的。俗话说得好,好狗都不能咬上门的客呢。
刚说完,下课的音乐响起来,故事至此又告一段落。
虽然是半段,但其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说话能力,顺便加点情感教育的熏陶,何必求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