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时,课本上有一道数学题,要求是让学生先画一个圆,再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这是一道相当于做一做之类的基本练习题。教师说,先将题目抄到本子上,再按要求做。
我以为,此处题目简单明了,就是让学生操作一个圆而已,没有必要再将题目重复于作业本上。这样做一是可以节省课堂内学生练习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二是节省了老师课后批阅这些练习题的时间。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势必要教师课后再去做批阅。这类课堂上基本人人都过关、教师只要巡视一下便可解决的习题,放到课后再去批阅只能是浪费时间,对于教学效率而言是基本无多大关联的。
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劳动时间大致分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谈心辅导。无效劳动所占用的时间多了,有效研究的时间势必要减少。
其实,教学质量的高低有时也体现在一些艺术技巧和细节上。有些教师不分重点,搞阵地战,看起来扎实细致,密不透风,但师生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我想,教师只有用心思考、放收结合、重点突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点睛之所在。
那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重复的、效果并不大的练习,宁可少之,决不滥之。